基于电子回旋辐射成像诊断的磁流体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2页 |
1.1 聚变能 | 第16-20页 |
1.2 托卡马克 | 第20-24页 |
1.2.1 EAST托卡马克 | 第21-24页 |
1.2.2 ITER简介 | 第24页 |
1.3 磁流体不稳定性 | 第24-31页 |
1.3.1 磁流体力学方程 | 第26-28页 |
1.3.2 磁流体不稳定性分类 | 第28-29页 |
1.3.3 磁流体稳定性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1.4 论文概要 | 第31-32页 |
第二章 电子回旋辐射成像诊断 | 第32-56页 |
2.1 电子回旋辐射计基本原理 | 第32-36页 |
2.1.1 电子回旋辐射计的可近性 | 第34-36页 |
2.2 电子回旋辐射成像诊断 | 第36-48页 |
2.2.1 天线混频阵列 | 第36-39页 |
2.2.2 前端准光学系统 | 第39-44页 |
2.2.3 宽带中频电子学系统 | 第44-46页 |
2.2.4 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 第46-48页 |
2.3 三维电子回旋辐射成像诊断 | 第48-56页 |
2.3.1 3D-ECEI光学系统 | 第49-51页 |
2.3.2 3D-ECEI初步实验结果 | 第51-56页 |
第三章 等离子体芯部物理分析 | 第56-102页 |
3.1 锯齿不稳定性 | 第56-82页 |
3.1.1 混合锯齿行为 | 第64-67页 |
3.1.2 锯齿崩塌后的热输运 | 第67-71页 |
3.1.3 锯齿崩塌时间的统计 | 第71-79页 |
3.1.4 其他锯齿行为 | 第79-82页 |
3.2 等离子体旋转 | 第82-87页 |
3.3 等离子体破裂 | 第87-102页 |
3.3.1 等离子体破裂特征 | 第88-90页 |
3.3.2 等离子体破裂原因 | 第90-94页 |
3.3.3 EAST装置上ECEI对破裂的观测 | 第94-102页 |
第四章 等离子体边界物理分析 | 第102-120页 |
4.1 边界局域模 | 第102-108页 |
4.1.1 边界局域模分类 | 第104-106页 |
4.1.2 边界局域模理论 | 第106-108页 |
4.2 ECEI在等离子体边界的应用 | 第108-110页 |
4.2.1 光学薄条件下的辐射谱 | 第108-109页 |
4.2.2 其他装置上ECEI在边界的应用 | 第109-110页 |
4.3 ECEI对边界相干模的观测 | 第110-120页 |
第五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120-126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120-122页 |
5.2 前景展望 | 第122-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4页 |
致谢 | 第134-138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8-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