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8页 |
第一章 高脂血症大鼠的抑郁样变化 | 第18-49页 |
前言 | 第18-19页 |
1.1 材料与方法 | 第19-31页 |
1.1.1 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19-20页 |
1.1.1.1 试剂 | 第19页 |
1.1.1.2 实验仪器 | 第19-20页 |
1.1.1.3 实验动物 | 第20页 |
1.1.2 试验方法 | 第20-31页 |
1.1.2.1 模型建立及分组 | 第20页 |
1.1.2.2 实验动物组织取材与保存 | 第20页 |
1.1.2.3 体重测定 | 第20页 |
1.1.2.4 摄食量测定 | 第20-21页 |
1.1.2.5 实验动物行为学指标 | 第21-22页 |
1.1.2.6 血脂测定 | 第22页 |
1.1.2.7 大鼠血清皮质酮含量测定 | 第22-24页 |
1.1.2 8 大鼠血清BDNF含量测定 | 第24页 |
1.1.2.9 高效液相测定神经递质 | 第24-30页 |
1.1.2.10 统计方法 | 第30-31页 |
1.2 结果 | 第31-43页 |
1.2.1 大鼠体重变化 | 第31-32页 |
1.2.2 大鼠进食量的变化 | 第32-33页 |
1.2.3 大鼠行为学结果 | 第33-36页 |
1.2.3.1 大鼠糖水偏好实验变化的情况 | 第33-34页 |
1.2.3.2 大鼠敞箱实验得分情况 | 第34-35页 |
1.2.3.3 大鼠强迫游泳实验 | 第35-36页 |
1.2.4 血清检测 | 第36-40页 |
1.2.4.1 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变化 | 第36-38页 |
1.2.4.2 大鼠血清皮质酮含量变化 | 第38-39页 |
1.2.4.3 大鼠血清BDNF含量变化 | 第39-40页 |
1.2.5 大鼠海马神经递质含量变化 | 第40-43页 |
1.2.5.1 单胺类 | 第40-41页 |
1.2.5.2 氨基酸类 | 第41-43页 |
1.3 讨论 | 第43-46页 |
1.4 小结 | 第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第二章 高脂血症对抑郁大鼠的影响 | 第49-74页 |
前言 | 第49-50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50-56页 |
2.1.1 试剂与材料 | 第50-51页 |
2.1.1.1 试剂 | 第50页 |
2.1.1.2 实验仪器 | 第50-51页 |
2.1.1.3 实验动物 | 第51页 |
2.1.2 试验方法: | 第51-56页 |
2.1.2.1 动物分组 | 第51-52页 |
2.1.2.2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的建立 | 第52-53页 |
2.1.2.3 实验动物组织取材与保存 | 第53页 |
2.1.2.4 体重测定及行为观察 | 第53页 |
2.1.2.5 实验动物行为学指标 | 第53-54页 |
2.1.2.6 血脂测定 | 第54页 |
2.1.2.7 大鼠血清皮质酮及BDNF含量测定 | 第54页 |
2.1.2.8 神经递质检测 | 第54-55页 |
2.1.2.9 组织病理学检测 | 第55-56页 |
2.1.2.10 统计方法 | 第56页 |
2.2 结果 | 第56-68页 |
2.2.1 大鼠体重变化 | 第56-57页 |
2.2.2 大鼠进食量的变化 | 第57-58页 |
2.2.3 大鼠行为学结果 | 第58-61页 |
2.2.3.1 大鼠糖水偏好实验变化的情况 | 第58-59页 |
2.2.3.2 大鼠敞箱实验得分的情况 | 第59-61页 |
2.2.3.3 大鼠强迫游泳实验 | 第61页 |
2.2.4 血清检测 | 第61-64页 |
2.2.4.1 大鼠抑郁模型的血脂变化 | 第61-63页 |
2.2.4.2 大鼠血清皮质酮含量 | 第63页 |
2.2.4.3 大鼠血清BDNF含量 | 第63-64页 |
2.2.5 大鼠脑内神经递质含量变化 | 第64-67页 |
2.2.5.1 单胺类 | 第64-66页 |
2.2.5.2 氨基酸类 | 第66-67页 |
2.2.6 病理结果 | 第67-68页 |
2.3 讨论 | 第68-71页 |
2.4 小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第三章 高脂血症诱发抑郁样作用的机制研究 | 第74-103页 |
前言 | 第74-7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75-84页 |
3.1.1 材料与试剂 | 第75-77页 |
3.1.1.1 试剂 | 第75-76页 |
3.1.1.2 实验仪器 | 第76-77页 |
3.1.1.3 实验动物 | 第77页 |
3.1.2 试验方法: | 第77-84页 |
3.1.2.1 模型建立及分组 | 第77-78页 |
3.1.2.2 实验动物组织取材与保存 | 第78页 |
3.1.2.3 体重测定及行为观察 | 第78页 |
3.1.2.4 糖水偏好实验 | 第78页 |
3.1.2.5 血脂测定 | 第78页 |
3.1.2.6 大鼠血清皮质酮含量测定 | 第78页 |
3.1.2.7 大鼠海马LPL含量测定 | 第78-79页 |
3.1.2.8 大鼠海马IL-1β含量测定 | 第79-80页 |
3.1.2.9 神经递质检测 | 第80页 |
3.1.2.10 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 | 第80-82页 |
3.1.2.11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82-83页 |
3.1.2.12 统计方法 | 第83-84页 |
3.2 结果 | 第84-95页 |
3.2.1 大鼠体重的变化 | 第84页 |
3.2.2 高脂大鼠糖水偏好实验变化的情况 | 第84-85页 |
3.2.3 血清检测 | 第85-87页 |
3.2.3.1 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血脂变化 | 第85-86页 |
3.2.3.2 高脂大鼠血清皮质酮含量 | 第86-87页 |
3.2.4 海马检测 | 第87-91页 |
3.2.4.1 谷基酸含量 | 第87-88页 |
3.2.4.2 大鼠海马LPL含量 | 第88-89页 |
3.2.4.3 大鼠海马BDNF表达 | 第89-90页 |
3.2.4.4 高脂大鼠海马IL-1β含量变化 | 第90-91页 |
3.2.5 糖水偏好与海马IL-1β含量相关性 | 第91-92页 |
3.2.6 大鼠海马P2X7受体westenblot和m RNA表达 | 第92-93页 |
3.2.7 大鼠海马炎症小体表达 | 第93-95页 |
3.3 讨论 | 第95-98页 |
3.4 小结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3-105页 |
4.1 结论 | 第103-104页 |
4.2 展望 | 第104-105页 |
附件 综述 抑郁症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05-12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29-130页 |
致谢 | 第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