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金钗石斛和石斛叶的简介 | 第9页 |
1.2 石斛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研究 | 第9-11页 |
1.2.1 石斛多糖的提取研究 | 第9-10页 |
1.2.2 石斛多糖的分离纯化研究 | 第10-11页 |
1.3 石斛多糖的理化性质及结构分析 | 第11-13页 |
1.3.1 多糖的分子量的测定 | 第12页 |
1.3.2 多糖的单糖组成分析 | 第12页 |
1.3.3 多糖的单糖残基连接方式分析 | 第12页 |
1.3.4 多糖的高级结构 | 第12-13页 |
1.4 石斛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13-14页 |
1.4.1 增强免疫活性 | 第13页 |
1.4.2 改善肺功能活性 | 第13页 |
1.4.3 改善糖尿病和抗氧化活性 | 第13-14页 |
1.4.4 抗白内障活性 | 第14页 |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6-24页 |
2.1 材料与仪器 | 第16页 |
2.1.1 材料 | 第16页 |
2.1.2 试剂 | 第16页 |
2.1.3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1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16-24页 |
2.2.1 金钗石斛叶主要成分的测定 | 第16-17页 |
2.2.2 金钗石斛叶粗多糖的体外生物活性研究 | 第17-19页 |
2.2.3 金钗石斛叶的干燥工艺研究 | 第19页 |
2.2.4 金钗石斛叶多糖提取工艺优化 | 第19-20页 |
2.2.5 金钗石斛叶多糖的纯化研究 | 第20-22页 |
2.2.6 金钗石斛叶多糖的理化性质测定 | 第22-23页 |
2.2.7 纯化多糖组分的体外活性测定 | 第23页 |
2.2.8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4-44页 |
3.1 金钗石斛叶的主要成分 | 第24页 |
3.2 金钗石斛叶粗多糖的体外活性评价 | 第24-26页 |
3.2.1 金钗石斛叶粗多糖的消化酶抑制活性 | 第24-25页 |
3.2.2 金钗石斛叶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 | 第25页 |
3.2.3 金钗石斛叶粗多糖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活性 | 第25-26页 |
3.3 不同干燥方法对金钗石斛叶品质的影响 | 第26-28页 |
3.3.1 不同干燥方法的干燥时间分析 | 第26页 |
3.3.2 不同干燥方法对金钗石斛叶品质的影响 | 第26-28页 |
3.4 金钗石斛叶水溶性多糖的提取工艺 | 第28-32页 |
3.4.1 提取温度对金钗石斛叶多糖的影响 | 第28-29页 |
3.4.2 提取料液比对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29页 |
3.4.3 提取时间对金钗石斛叶多糖得率的影响 | 第29-30页 |
3.4.4 响应面法优化金钗石斛叶多糖提取工艺 | 第30-32页 |
3.5 金钗石斛叶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果 | 第32-37页 |
3.5.1 金钗石斛叶多糖的脱色结果 | 第32-35页 |
3.5.2 金钗石斛多糖的脱蛋白结果 | 第35页 |
3.5.3 金钗石斛叶多糖的柱层析分离结果 | 第35-37页 |
3.6 金钗石斛叶多糖的理化性质 | 第37-41页 |
3.6.1 金钗石斛叶多糖的主要成分测定 | 第37-38页 |
3.6.2 DNLP-W1的分子量 | 第38-39页 |
3.6.3 DNLP-W1的单糖组分 | 第39页 |
3.6.4 DNLP-W1的紫外扫描结果 | 第39-40页 |
3.6.5 DNLP-W1的红外检测结果 | 第40-41页 |
3.6.6 DNLP-W1的热分析测定结果 | 第41页 |
3.7 DNLP-W1的体外活性评价 | 第41-44页 |
3.7.1 DNLP-W1的体外消化酶抑制活性 | 第41-42页 |
3.7.2 DNLP-W1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 第42-44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主要结论 | 第44页 |
展望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