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1 国内外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论研究综述 | 第13-23页 |
·国外政策性农业保险理论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农业保险的政府补贴问题 | 第13-14页 |
·农业保险的市场失灵问题 | 第14页 |
·农业保险的需求问题 | 第14-16页 |
·农业保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 | 第16-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农业保险方面的制度建设研究 | 第17-21页 |
·农业保险方面的案例研究 | 第21-22页 |
·农业保险方面的实证研究 | 第22页 |
·农业保险其他方面的研究 | 第22-23页 |
2 国内外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总结与经验借鉴 | 第23-41页 |
·国外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总结与借鉴 | 第23-34页 |
·美国、加拿大的政府主导模式 | 第23-25页 |
·西欧的民办公助模式 | 第25-29页 |
·日本的相互社模式 | 第29-31页 |
·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重点选择性扶植模式 | 第31-32页 |
·国外政策性农业保险模式的经验借鉴 | 第32-34页 |
·国内典型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模式的比较 | 第34-41页 |
·上海安信模式 | 第34-35页 |
·吉林安华模式 | 第35-37页 |
·黑龙江垦区阳光相互制模式 | 第37-39页 |
·浙江共保体模式 | 第39-40页 |
·简要评价 | 第40-41页 |
3 福建省农业政策性保险的现状分析 | 第41-55页 |
·福建省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必要性 | 第41-44页 |
·规避农业风险,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 第41-43页 |
·缓解农业保险市场失灵的需要 | 第43页 |
·建立健全农业风险管理体制的需要 | 第43-44页 |
·福建省农业保险发展历程 | 第44-46页 |
·福建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主要险种分析 | 第46-48页 |
·森林火灾保险 | 第46页 |
·水稻种植保险 | 第46-47页 |
·农村住房保险 | 第47页 |
·渔工责任、渔船保险 | 第47页 |
·能繁母猪保险 | 第47-48页 |
·福建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发展的成效 | 第48-50页 |
·增强了农业及农村的抗风险能力 | 第48页 |
·创新了农业保险业务的经营方式 | 第48-49页 |
·促进了农村金融业发展 | 第49页 |
·建立了风险补偿基金 | 第49-50页 |
·福建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50-55页 |
·农民参保需求不足 | 第50-52页 |
·农业保险供给不足 | 第52-53页 |
·农业保险立法滞后,政策性保险法律保障力度不够 | 第53-55页 |
4 福建省农业政策保险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55-62页 |
·国内外有关农业保险实证研究的综述 | 第55-56页 |
·福建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影响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56-59页 |
·分析结论 | 第59-62页 |
5 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健康发展的途径与对策 | 第62-71页 |
·加快农业保险立法,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法律体系 | 第62-63页 |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立法原则 | 第62-63页 |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立法构想 | 第63页 |
·成立专门的农业保险组织 | 第63-65页 |
·完善财政税收金融扶持机制 | 第65-67页 |
·健全财政补贴制度,提高补贴资金使用效率 | 第65-66页 |
·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保险公司承办农险业务的积极性 | 第66页 |
·实施“一揽子农险”与“一揽子农贷”的创新制度 | 第66-67页 |
·健全农业巨灾风险分散转移机制,多渠道分散农业风险 | 第67-69页 |
·完善同业分保机制 | 第67页 |
·完善再保险机制 | 第67-68页 |
·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 | 第68-69页 |
·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参保意识,加强农业保险人才培养 | 第69-71页 |
·提高农民收入 | 第69页 |
·增强农民的参保意识 | 第69-70页 |
·加强农业保险人才的培养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