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1.3 研究我国人工草地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1.4 本文的研究目标、内容及拟回答的问题 | 第13-14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3 拟回答问题 | 第14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4-18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14-15页 |
2.2 实验设计 | 第15-16页 |
2.2.1 人工草地实验设计 | 第15页 |
2.2.2 人工草地温室气体排放实验设置 | 第15-16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3.1 气体的采集及测定 | 第16页 |
2.3.2 环境因子的测定 | 第16-18页 |
2.4 数据处理 | 第18页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第18-35页 |
3.1 主要环境因子 | 第18-21页 |
3.2 生态系统呼吸、甲烷通量、氧化亚氮通量强度及季节动态 | 第21-28页 |
3.2.1 生态系统呼吸 | 第22-24页 |
3.2.2 CH_4通量 | 第24-26页 |
3.2.3 N_2O通量 | 第26-28页 |
3.3 生态系统呼吸、甲烷通量、氧化亚氮通量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28-35页 |
3.3.1 主要环境因子对生态系统呼吸的影响 | 第28-31页 |
3.3.2 主要环境因子对甲烷通量的影响 | 第31-33页 |
3.3.3 主要环境因子对氧化亚氮通量的影响 | 第33-3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5-41页 |
4.1 生态系统呼吸 | 第35-36页 |
4.2 甲烷通量 | 第36-38页 |
4.3 氧化亚氮通量 | 第38-4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