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5-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1.前言 | 第14-22页 |
1.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 第14-17页 |
1.1.1 PRRSV生物学特性 | 第14-15页 |
1.1.2 PRRSV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5页 |
1.1.2.1 PRRSV基因结构 | 第15页 |
1.1.2.2 PRRSV编码的蛋白 | 第15页 |
1.1.3 PRRS流行现状 | 第15-16页 |
1.1.4 PRRS致病机理 | 第16页 |
1.1.5 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第16-17页 |
1.1.6 诊断和防制 | 第17页 |
1.2 疫苗的发展现状 | 第17-18页 |
1.2.1 传统疫苗 | 第17-18页 |
1.2.1.1 PRRSV灭活苗 | 第18页 |
1.2.1.2 PRRSV减毒活疫苗 | 第18页 |
1.3 疫苗佐剂的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1.3.1 不溶性铝盐类佐剂 | 第19页 |
1.3.2 油乳佐剂 | 第19-20页 |
1.3.3 表面活性剂类佐剂 | 第20页 |
1.3.4 细菌微生物类佐剂 | 第20页 |
1.3.5 中药类佐剂 | 第20-21页 |
1.3.6 多糖佐剂 | 第21页 |
1.4 松花粉多糖的研究进展 | 第21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36页 |
2.1 重组质粒pET-32a-GP5的鉴定与蛋白的表达 | 第22-29页 |
2.1.1 试剂与仪器 | 第22-23页 |
2.1.2 试剂和培养基的配制 | 第23-24页 |
2.1.3 重组质粒pET-32a-GP5的鉴定 | 第24-27页 |
2.1.3.1 重组质粒pET-32a-GP5的转化 | 第24-25页 |
2.1.3.2 PCR的鉴定 | 第25-26页 |
2.1.3.3 双酶切的鉴定 | 第26-27页 |
2.1.4 重组PRRSV GP5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27-29页 |
2.1.4.1 重组PRRSV GP5蛋白的诱导表达 | 第27-28页 |
2.1.4.2 蛋白的制备与纯化 | 第28-29页 |
2.2 泰山松花粉多糖对PRRSV GP5蛋白的免疫增强作用 | 第29-36页 |
2.2.1 主要试剂与仪器 | 第29页 |
2.2.2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9-30页 |
2.2.3 亚单位疫苗及免疫佐剂制备 | 第30页 |
2.2.4 动物试验及免疫程序 | 第30页 |
2.2.5 松花粉多糖对小鼠体液免疫测定 | 第30-34页 |
2.2.5.1 血清抗体效价的检测 | 第30-31页 |
2.2.5.2 PRRSV特异性中和抗体检测 | 第31-33页 |
2.2.5.3 血清中IL-4 的含量检测 | 第33-34页 |
2.2.6 松花粉多糖对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 | 第34-35页 |
2.2.6.1 血清中IFN-γ和IL-2 的含量检测 | 第34页 |
2.2.6.2 外周血CD4+、CD8+ T淋巴细胞数量的测定 | 第34-35页 |
2.2.6.3 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 | 第35页 |
2.2.7 数据分析 | 第35-36页 |
3. 结果 | 第36-44页 |
3.1 重组质粒pET-32a-GP5的鉴定与蛋白表达 | 第36-38页 |
3.1.1 重组质粒pET-32a-GP5的鉴定 | 第36-37页 |
3.1.2 重组PRRSV GP5蛋白的表达 | 第37-38页 |
3.2 松花粉多糖对小鼠体液免疫的影响 | 第38-40页 |
3.2.1 血清抗体效价 | 第38-39页 |
3.2.2 免疫血清对PRRSV的中和作用 | 第39页 |
3.2.3 血清中IL-4 含量的变化 | 第39-40页 |
3.3 松花粉多糖对小鼠细胞免疫的影响 | 第40-44页 |
3.3.1 血清中IFN-γ含量的变化 | 第40-41页 |
3.3.2 血清中IL-2 含量的变化 | 第41页 |
3.3.3 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 | 第41-42页 |
3.3.4 外周血CD8+ T淋巴细胞百分含量 | 第42-43页 |
3.3.5 外周T淋巴细胞转化率 | 第43-44页 |
4. 讨论 | 第44-46页 |
5.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个人简介 | 第53-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