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全球价值链提升的测度与影响因素理论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际贸易融资影响效应理论综述 | 第13-14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4页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4-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3.3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我国全球价值链与国际贸易融资的国际比较分析 | 第17-29页 |
2.1 全球价值链竞争力水平比较 | 第17-26页 |
2.1.1 世界发达国家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分析 | 第17-19页 |
2.1.2 中国全球价值链参与程度分析 | 第19-22页 |
2.1.3 实际全球价值链收益指数比较分析 | 第22-24页 |
2.1.4 全球价值链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比较分析 | 第24-26页 |
2.2 全球价值链背景下国际贸易融资的国际比较与发展趋势 | 第26-29页 |
2.2.1 国际贸易融资的方式特征及国际比较 | 第26-28页 |
2.2.2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的发展态势 | 第28页 |
2.2.3 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纵深发展 | 第28-29页 |
第3章 国际贸易融资对全球价值链提升的影响 | 第29-35页 |
3.1 国际贸易融资对我国全球价值链提升影响的理论基础 | 第29-31页 |
3.1.1 提升全球价值链水平进行国际贸易融资的理论分析 | 第29-30页 |
3.1.2 全球价值链不同阶段产生的国际贸易融资需求 | 第30-31页 |
3.2 国际贸易融资对全球价值链提升影响的路径分析 | 第31-33页 |
3.3 国际贸易融资创新促进全球价值链升级 | 第33-35页 |
3.3.1 以全球价值链各环节特点为对象的国际贸易融资渠道创新 | 第33-34页 |
3.3.2 以风险投资为主导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创新 | 第34页 |
3.3.3 建立健全贸易融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 | 第34-35页 |
第4章 国际贸易融资与我国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实证分析 | 第35-42页 |
4.1 计量模型的设定与统计描述 | 第35页 |
4.2 变量选取 | 第35-36页 |
4.2.1 被解释变量 | 第35页 |
4.2.2 解释变量 | 第35-36页 |
4.2.3 数据来源 | 第36页 |
4.3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42页 |
4.3.1 平稳性检验 | 第36-39页 |
4.3.2 协整性检验 | 第39-40页 |
4.3.3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0-41页 |
4.3.4 实证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41-42页 |
第5章 国际贸易融资促进全球价值链提升的经验借鉴——基于高新技术产业分析 | 第42-47页 |
5.1 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对比及国际经验借鉴 | 第43-45页 |
5.1.1 发达国家融资方式比较 | 第43-44页 |
5.1.2 经验借鉴 | 第44-45页 |
5.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贸易融资面临的问题 | 第45-47页 |
5.2.1 主要集中在内部融资,融资渠道过窄 | 第45页 |
5.2.2 政府政策支持有限,无法满足融资需要 | 第45-46页 |
5.2.3 风险投融资市场发展水平不足,资本市场结构单一 | 第46页 |
5.2.4 商业银行缺乏创新,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动力不足 | 第46-47页 |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6.1 结论 | 第47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7-50页 |
6.2.1 构建符合国情的全球价值链,提升经济开放水平 | 第47-48页 |
6.2.2 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融资模式 | 第48页 |
6.2.3 创新全球价值链各个阶段结构性融资品种,注重贸易融资风险管理 | 第48-49页 |
6.2.4 不断拓宽融资渠道,满足价值链提升的需要 | 第49页 |
6.2.5 降低国际融资壁垒,各国政府建立多边投融资体系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