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基于社会嵌入视角的农户农地流转问题研究

摘要第4-8页
Abstract第8-14页
第1章 绪论第19-41页
    1.1 研究背景第19-21页
    1.2 研究意义第21-22页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22-34页
        1.3.1 国外文献综述第22-25页
        1.3.2 国内文献综述第25-31页
        1.3.3 文献评述第31-34页
    1.4 研究目标与内容第34-36页
        1.4.1 研究目标第34-35页
        1.4.2 研究内容第35-36页
    1.5 研究方法与全文结构安排第36-39页
        1.5.1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36-38页
        1.5.2 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第38-39页
    1.6 本文的创新点第39页
    1.7 小结第39-41页
第2章 研究基础与理论分析第41-51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41-42页
        2.1.1 农户第41页
        2.1.2 农地第41页
        2.1.3 农地流转第41-42页
    2.2 理论基础第42-48页
        2.2.1 新经济社会学人的理性假说第42-43页
        2.2.2 新经济社会学人的行为假定第43-44页
        2.2.3 社会嵌入理论第44-45页
        2.2.4 社会网络理论第45-48页
    2.3 理论分析第48-50页
    2.4 小结第50-51页
第3章 样本描述统计分析第51-65页
    3.1 调研地区界定第51页
    3.2 数据来源与问卷设计第51-53页
        3.2.1 数据来源第51-53页
        3.2.2 问卷设计第53页
    3.3 样本农户基本情况第53-56页
        3.3.1 个体特征第53-54页
        3.3.2 家庭特征第54-55页
        3.3.3 农地特征第55-56页
    3.4 农户农地流转基本情况第56-64页
        3.4.1 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及规模基本情况第56-57页
        3.4.2 农户农地流转方式及合同基本情况第57-58页
        3.4.3 农户农地流转动机基本情况第58-62页
        3.4.4 农户农地流转组织模式及对象选择基本情况第62-64页
    3.5 小结第64-65页
第4章 社会嵌入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及规模影响的实证分析第65-89页
    4.1 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及规模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第65-69页
        4.1.1 理论模型构建第65-66页
        4.1.2 自主因素和嵌入因素的分解第66-68页
        4.1.3 研究假说提出第68-69页
    4.2 模型构建与变量测量第69-81页
        4.2.1 模型构建第69页
        4.2.2 变量选取与测量第69-77页
        4.2.3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分析第77-81页
    4.3 实证结果分析第81-86页
        4.3.1 模型估计结果第81-83页
        4.3.2 结果分析第83-86页
    4.4 小结第86-89页
第5章 社会嵌入对农户农地流转组织模式选择影响的实证分析第89-109页
    5.1 农户农地流转组织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第89-91页
        5.1.1 理论模型构建第89-90页
        5.1.2 自主因素和嵌入因素的分解第90-91页
        5.1.3 研究假说提出第91页
    5.2 模型构建与变量测量第91-104页
        5.2.1 模型构建第91-92页
        5.2.2 变量选取与测量第92-99页
        5.2.3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分析第99-104页
    5.3 实证结果分析第104-106页
        5.3.1 模型估计结果第104-105页
        5.3.2 结果分析第105-106页
    5.4 小结第106-109页
第6章 社会嵌入对农户农地流转对象选择影响的实证分析第109-129页
    6.1 农户农地流转对象选择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第109-112页
        6.1.1 理论模型构建第109-110页
        6.1.2 自主因素和嵌入因素的分解第110-111页
        6.1.3 研究假说提出第111-112页
    6.2 模型构建与变量测量第112-124页
        6.2.1 模型构建第112页
        6.2.2 变量选取与测量第112-120页
        6.2.3 主要变量的描述性分析第120-124页
    6.3 实证结果分析第124-128页
        6.3.1 模型估计结果第124-126页
        6.3.2 结果分析第126-128页
    6.4 小结第128-129页
第7章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社会嵌入因素对农户农地流转影响的差异分析第129-145页
    7.1 理论分析与假说提出第129页
    7.2 模型构建与变量测量第129-132页
        7.2.1 模型构建第129-131页
        7.2.2 变量测量第131-132页
    7.3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户农地流转情况差异分析第132-135页
        7.3.1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户农地流转行为及规模差异分析第132-133页
        7.3.2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户农地流转组织模式差异分析第133-134页
        7.3.3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户农地流转对象差异分析第134-135页
    7.4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社会嵌入因素对农户农地流转影响的差异分析第135-142页
        7.4.1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政治嵌入对农户农地流转影响的差异分析第135-137页
        7.4.2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认知嵌入对农户农地流转影响的差异分析第137-139页
        7.4.3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文化嵌入对农户农地流转影响的差异分析第139-140页
        7.4.4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网络嵌入对农户农地流转影响的差异分析第140-142页
    7.5 小结第142-145页
第8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145-151页
    8.1 研究结论第145-148页
    8.2 促进农地有序流转的政策建议第148-151页
        8.2.1 加强对农户有序流转农地的支持力度和合理引导程度第148-149页
        8.2.2 提高农户对农地有序流转重要性的认知度并开展非农职业技能和种植技术培训第149页
        8.2.3 培育良好的农村农地有序流转氛围第149页
        8.2.4 重建有利于农户有序流转农地的讨论网络第149-150页
        8.2.5 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第150页
        8.2.6 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地流转中介组织第150-151页
参考文献第151-165页
附录第165-178页
    调查问卷一第165-169页
    调查问卷二第169-172页
    调查问卷三第172-173页
    调研问卷四第173-175页
    调研问卷五第175-176页
    调研问卷六第176-178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178-179页
致谢第179-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闫平油画创作的流变
下一篇:清末民初匾额书法特点及其意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