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社会改造研究--以山东抗日根据地为例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一、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一) 选题缘起第10页
        (二) 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学术研究综述第11-14页
        (一) 国内学者研究综述第11-13页
        (二)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4页
        (三) 对学界已有研究的评析第14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6页
        (一) 研究思路第14-15页
        (二)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社会改造的背景分析第16-25页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改造的理论第16-17页
    二、改造落后的农村社会是中国革命的重要任务第17-21页
        (一) 抗战前农村社会的落后状况第17-19页
        (二) 农村社会与中国革命第19-21页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社会改造的历史条件和目标第21-25页
        (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社会改造的历史条件第21-23页
        (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社会改造的目标第23-25页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社会改造的举措第25-37页
    一、重塑农村政治格局第25-29页
        (一)改造农村村干部第26-28页
        (二)重建农村基层组织第28-29页
    二、调整农村经济关系第29-31页
        (一)农村土地关系擅变与减租减息政策第29-30页
        (二)农村生产方式变革与大生产运动第30-31页
    三、整治农村思想文化第31-33页
        (一)瓦解封建宗族制度第31-32页
        (二)改造卦建迷信思想第32-33页
    四、解放农村妇女第33-37页
        (一)婚姻习俗变革第34-35页
        (二)制定禁道足条例第35-37页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社会改造的成效和意义第37-44页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社会改造的成效第37-40页
        (一) 促使新价值观念产生第37-38页
        (二) 新型人际关系确立第38-39页
        (三) 妇女社会地位大大提高第39-40页
        (四) 农村阶级关系变化第40页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根据地社会改造的影响第40-42页
        (一) 为抗战胜利提供保障第40-41页
        (二) 开启了中共社会改造的新篇章第41-42页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社会改造的经验与启示第42-44页
        (一) 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第42页
        (二) 坚持党对社会的领导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致谢第48-49页
附件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右美托嘧啶联合罗哌卡因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
下一篇:左西孟旦治疗老年重度心力衰竭的疗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