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旅游需求视角下工业遗产类创意空间旅游吸引力研究--以1905文化创意园为例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4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1页
        (一)研究背景第9-10页
        (二)研究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1-12页
        (一)研究思路第11页
        (二)研究方法第11-12页
    三、创新之处第12-13页
        (一)视角创新第12页
        (二)内容创新第12-13页
    四、研究框架第13-14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概念界定第14-29页
    一、工业遗产类创意空间相关研究第14-19页
        (一)工业遗产的涵义第14页
        (二)工业遗产旅游的涵义第14-15页
        (三)工业遗产改造与工业遗产旅游的形式第15页
        (四)国内外学者对工业遗产类创意空间的研究第15-19页
    二、旅游吸引力相关研究第19-23页
        (一)旅游吸引力研究的学术趋势分析第19-20页
        (二)旅游吸引力文献综述第20-23页
    三、旅游需求理论研究第23-25页
        (一)经济理论框架中的旅游需求第23-24页
        (二)社会心理框架中的旅游需求第24-25页
        (三)旅游需求理论研究评述第25页
    四、遗产旅游的原真性理论研究第25-27页
        (一)原真性的内涵第25-26页
        (二)遗产旅游原真性理论的内涵第26-27页
    五、概念界定第27-29页
        (一)工业遗产类创意空间第27-28页
        (二)旅游吸引力第28-29页
第三章 旅游需求视角下工业遗产类创意空间旅游吸引力体系第29-40页
    一、旅游吸引力框架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第29-31页
        (一)旅游吸引力框架模型构建第29-30页
        (二)研究假设第30-31页
    二、旅游吸引力指标评价体系构建第31-34页
        (一)指标设计依据第31页
        (二)指标体系构建第31-34页
    三、旅游吸引力指标评价过程第34-40页
        (一)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第34-37页
        (二)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指标大小第37-40页
第四章 旅游需求视角下工业遗产类创意空间旅游吸引力实证研究第40-58页
    一、研究对象选取第40页
    二、1905 文化创意园概况第40-43页
        (一)地理位置与源起第40页
        (二)空间与功能特征第40-41页
        (三)吸引力要素分析第41-42页
        (四)发展现状第42-43页
        (五)小结第43页
    三、数据收集与整理第43-45页
        (一)问卷及变量设计第43页
        (二)数据收集第43-44页
        (三)数据分析第44-45页
    四、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第45-50页
        (一)确定准则层评价指标权重第45-47页
        (二)确定指标层因素权重第47-50页
    五、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旅游吸引力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第50-58页
        (一)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集第50页
        (二)确定评语集第50-51页
        (三)确定各评价因素的权重第51页
        (四)建立单因素评判矩阵第51-52页
        (五)模糊综合评价第52-54页
        (六)去模糊获得单一评价值第54-55页
        (七)模型与假设验证第55-58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8-61页
    一、研究结论第58页
    二、对策建议第58-60页
        (一)突出工业文化与特色,满足游客猎奇怀旧情感第58-59页
        (二)注重建筑与景观设计,提升创意空间美学价值第59页
        (三)增加创意与体验活动,打造现代生活休闲空间第59页
        (四)开发原真性工艺展品,丰富原汁原味旅游体验第59-60页
    三、研究展望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录第64-66页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研究成果第66-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沈阳市光辉现代农业示范区乡村旅游产品游客体验价值提升策略研究
下一篇:非人工干预条件下玉米粮堆湿热场数值模拟及其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