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老旧住区景观适老化改造研究
摘要 | 第12-14页 |
Abstract | 第14-15页 |
1 绪论 | 第16-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1.1.1 人口老龄化加剧 | 第16页 |
1.1.2 居家养老的提出 | 第16-17页 |
1.1.3 老旧小区区景观适老化改造的诉求 | 第17页 |
1.2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4 相关概念 | 第19-21页 |
1.4.1 老旧住区 | 第19页 |
1.4.2 老年人与老年期 | 第19-20页 |
1.4.3 适老 | 第20-21页 |
1.4.4 住区景观 | 第21页 |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21-23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1.5.3 创新点 | 第23页 |
1.6 研究框架与章节安排 | 第23-24页 |
2 相关理论与研究现状 | 第24-35页 |
2.1 国内外养老模式及相关政策 | 第24-27页 |
2.1.1 国外养老模式及相关政策概述 | 第24-26页 |
2.1.2 国内养老模式及相关政策概述园林 | 第26-27页 |
2.2 国内外社区适老化改造理论概述 | 第27-30页 |
2.2.1 国外社区适老化改造理论概述 | 第27-29页 |
2.2.2 国内社区适老化改造理论概述 | 第29-30页 |
2.3 国内外适老化设计实践研究 | 第30-33页 |
2.3.1 国外适老化设计实践研究 | 第30-32页 |
2.3.2 国内社老化设计实践研究 | 第32-33页 |
2.4 本章总结 | 第33-35页 |
3 老年人特征与景观环境需求 | 第35-43页 |
3.1 生理特征与景观环境需求 | 第35-37页 |
3.1.1 老年人的生理特征 | 第35-36页 |
3.1.2 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 第36-37页 |
3.2 心理特征与景观环境需求 | 第37-39页 |
3.2.1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 第37-38页 |
3.2.2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 第38-39页 |
3.3 行为特征与景观环境需求 | 第39-41页 |
3.3.1 老年人的行为特征 | 第39-40页 |
3.3.2 老年人的行为需求 | 第40-41页 |
3.4 社会特征与景观环境需求 | 第41-42页 |
3.4.1 老年人的社会特征 | 第41页 |
3.4.2 老年人的社会需求 | 第41-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4 老旧住区景观及老年群体行为调查 | 第43-56页 |
4.1 福州市概况及住区的选择 | 第43-44页 |
4.1.1 福州地理概况 | 第43页 |
4.1.2 调查住区的选择 | 第43-44页 |
4.2 老旧住区的景观环境调查分析 | 第44-52页 |
4.2.1 元洪花园 | 第45-46页 |
4.2.2 汇福花园 | 第46-47页 |
4.2.3 金晖新村 | 第47-48页 |
4.2.4 锦绣文华 | 第48-49页 |
4.2.5 淮安新村 | 第49-50页 |
4.2.6 红江小区 | 第50页 |
4.2.7 济安新村 | 第50-51页 |
4.2.8 江滨锦城 | 第51-52页 |
4.2.9 调查总结 | 第52页 |
4.3 老旧住区的景观环境质量评价 | 第52-55页 |
4.3.1 老年人对景观环境要素的认知 | 第52-53页 |
4.3.2 老年人对住区景观的满意度 | 第53-54页 |
4.3.3 住区环境活动条件分析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5 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景观适老化改造理念 | 第56-61页 |
5.1 公共空间景观适老化改造前提与目标 | 第56-57页 |
5.1.1 适老化改造更新前提 | 第56-57页 |
5.1.2 适老化改造更新目标 | 第57页 |
5.2 景观适老化改造原则 | 第57-59页 |
5.2.1 安全性 | 第58页 |
5.2.2 易识别性 | 第58页 |
5.2.3 易达性 | 第58-59页 |
5.2.4 易交往性 | 第59页 |
5.2.5 无障碍性 | 第59页 |
5.2.6 多样化与个性化并存 | 第5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6 住区公共空间景观适老化改造策略 | 第61-71页 |
6.1 入口空间适老化改造 | 第61-62页 |
6.1.1 住区入口空间 | 第61-62页 |
6.1.2 住宅入口空间 | 第62页 |
6.2 休闲活动空间适老化改造 | 第62-64页 |
6.2.1 休闲空间 | 第62-63页 |
6.2.2 活动空间 | 第63-64页 |
6.3 道路系统适老化改造 | 第64-66页 |
6.3.1 步行道路 | 第64-65页 |
6.3.2 车行道路 | 第65-66页 |
6.3.3 停驻空间 | 第66页 |
6.4 照明与小品标识适老化改造 | 第66-68页 |
6.4.1 照明及色彩 | 第66-67页 |
6.4.2 景观小品与标识 | 第67-68页 |
6.5 服务设施适老化改造 | 第68页 |
6.6 绿化种植适老化改造 | 第68-69页 |
6.6.1 植物的选择 | 第68-69页 |
6.6.2 植物的搭配 | 第69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1-73页 |
7.1 各章概要 | 第71-72页 |
7.2 研究结论 | 第72页 |
7.3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 福州市老旧住区景观适老化改造调查问卷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