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基于TMS技术探讨平滑追随眼动与注意的关系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1页
    1.1 本文的研究背景第10-19页
        1.1.1 眼动的类型第10-11页
        1.1.2 平滑追随眼动的神经机制第11-14页
        1.1.3 经颅磁刺激在平滑追随眼动和注意研究中的应用第14-17页
        1.1.4 平滑追随眼动与注意第17-19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页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与创新第19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19-21页
第二章 PPC和FEF在运动信息调制平滑追随时的作用第21-35页
    2.1 实验设计第21-24页
        2.1.1 实验被试第21页
        2.1.2 实验环境与实验刺激第21-22页
        2.1.3 实验步骤第22-23页
        2.1.4 TMS刺激方法和刺激点第23-24页
    2.2 数据处理第24-26页
    2.3 实验结果分析第26-31页
        2.3.1 TMS刺激右侧PPC的结果第26-30页
        2.3.2 TMS刺激右侧FEF的结果第30-31页
    2.4 讨论第31-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5页
第三章 PPC和FEF在平滑追随和注意双任务时的调制作用第35-43页
    3.1 实验设计第35-37页
        3.1.1 实验被试第35页
        3.1.2 实验环境与实验刺激第35-36页
        3.1.3 实验步骤第36-37页
    3.2 数据处理第37页
    3.3 实验结果第37-41页
        3.3.1 TMS刺激右侧PPC的结果第37-40页
        3.3.2 TMS刺激右侧FEF的结果第40-41页
    3.4 讨论第41-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PPC对平滑追随时中央凹刺激释放注意的调制作用第43-51页
    4.1 实验设计第43-45页
        4.1.1 实验被试第43页
        4.1.2 实验环境与实验刺激第43页
        4.1.3 实验步骤第43-45页
    4.2 数据处理第45页
    4.3 实验结果第45-50页
    4.4 讨论第50页
    4.5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51-53页
    5.1 本文总结第51-52页
    5.2 工作展望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轨道角动量天线的研究
下一篇:钙钛矿太阳电池电荷输运增强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