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理论基础 | 第11-12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3页 |
1.2.3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第13-14页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小结 | 第14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4-18页 |
1.3.1 论文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4-17页 |
1.3.2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2 GT公司现状及问题 | 第18-30页 |
2.1 GT公司基本概况 | 第18-23页 |
2.1.1 GT公司煤炭港口板块情况介绍 | 第18-21页 |
2.1.2 GT公司铁路运输板块情况介绍 | 第21-23页 |
2.2 GT公司在物流管理方面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 第23-27页 |
2.2.1 货流管理中独立经营没有形成协同效应 | 第24-25页 |
2.2.2 商流管理中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式不成熟 | 第25-26页 |
2.2.3 资金流管理中缺少金融衍生品服务 | 第26-27页 |
2.2.4 信息流管理中没有产生共享效应 | 第27页 |
2.3 GT公司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7-29页 |
2.3.1 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原因 | 第27-28页 |
2.3.2 公司管理架构原因 | 第28页 |
2.3.3 人员创新意识和能力不足的原因 | 第28-29页 |
2.4 小结 | 第29-30页 |
3 GT公司物流增值服务措施 | 第30-47页 |
3.1 优化运输网络的货流增值服务措施 | 第30-34页 |
3.1.1 以压缩中转时间为目的的生产作业效率提升措施 | 第31-32页 |
3.1.2 以压缩运输成本为目的的"门到门"全流程物流服务措施 | 第32-34页 |
3.2 优化客户关系管理的商流增值服务措施 | 第34-38页 |
3.2.1 以配煤加工为主要项目的"订单式"服务措施 | 第35-36页 |
3.2.2 以优化物流渠道为核心的"管家式"服务措施 | 第36-38页 |
3.3 基于供应链核心企业的金融衍生品增值服务措施 | 第38-40页 |
3.3.1 以煤炭贸易公司为纽带的金融服务措施 | 第39-40页 |
3.3.2 以货物监管为思想的金融服务措施 | 第40页 |
3.4 突出协同和共享的信息流增值服务措施 | 第40-44页 |
3.4.1 内部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分公司之间的协同和共享 | 第41-42页 |
3.4.2 外部信息管理实现与客户的协同和共享 | 第42-44页 |
3.5 "四流"增值服务措施的"合一"管理 | 第44-45页 |
3.5.1 "四流合一"的内在逻辑关系 | 第44-45页 |
3.5.2 GT公司"四流合一"的实践管理方案设计 | 第45页 |
3.6 小结 | 第45-47页 |
4 GT公司物流增值服务措施效果预测分析 | 第47-56页 |
4.1 平衡计分卡的应用 | 第47-49页 |
4.1.1 平衡计分卡的由来及特点 | 第47页 |
4.1.2 平衡计分卡在此方案中的应用 | 第47-49页 |
4.2 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指标的预测分析 | 第49-53页 |
4.2.1 财务评价指标 | 第49-50页 |
4.2.2 客户服务评价指标 | 第50-51页 |
4.2.3 业务流程评价指标 | 第51-53页 |
4.2.4 学习与成长评价指标 | 第53页 |
4.3 绩效考核评价表结果 | 第53-55页 |
4.4 小结 | 第55-56页 |
5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6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