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略词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9页 |
1 葡萄 | 第11页 |
2 植物的氮素营养 | 第11-14页 |
2.1 在植物体内氮元素的含量以及其在各器官的分布状况 | 第11-12页 |
2.2 氮的营养功能 | 第12页 |
2.3 植物对氮的吸收与利用 | 第12-14页 |
3 硝酸还原酶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3.1 硝酸还原酶的组成 | 第14页 |
3.2 硝酸还原酶的分布 | 第14页 |
3.3 硝酸还原酶活性调节 | 第14-16页 |
3.4 硝酸还原酶在农业上的应用 | 第16页 |
4 基因人工合成法 | 第16-18页 |
4.1 重叠延伸PCR | 第17页 |
4.2 连续延伸PCR | 第17页 |
4.3 基于PCR的两步PTDS方法 | 第17-18页 |
5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5.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5.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葡萄硝酸还原酶NR基因的合成及序列分析 | 第19-3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9-26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19-20页 |
1.2 引物设计和PCR扩增 | 第20-23页 |
1.3 克隆与序列分析 | 第23-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29页 |
2.1 VVNR1I基因的合成 | 第26页 |
2.2 VVNR1I基因序列分析 | 第26-29页 |
3 讨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VVNR1I基因在毕赤酵母中的异源表达 | 第31-4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7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31-32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32-3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2.1 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7-38页 |
2.2 VvNR1I基因的表达和纯化 | 第38-41页 |
3 讨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葡萄硝酸还原酶测定条件的优化 | 第43-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3-44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2.1 亚硝酸盐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5-46页 |
2.2 培养时间对葡萄硝酸还原酶测定的影响 | 第46-47页 |
2.3 培养基中添加硝酸钾的浓度对葡萄硝酸还原酶测定的影响 | 第47页 |
2.4 不同pH对葡萄硝酸还原酶测定的影响 | 第47-48页 |
2.5 不同金属离子对葡萄硝酸还原酶测定的影响 | 第48-49页 |
3 讨论 | 第49-51页 |
全文总结 | 第51-53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