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生物论文

基于物理模型建构的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研究--以人教版必修一为例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引言第10-14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10页
    1.2 选题缘由第10-11页
        1.2.1 课标要求学生领悟建立模型的方法及应用第10-11页
        1.2.2 基于模型建构的生物教学设计的现实需求第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1 文献研究法第11-12页
        1.3.2 实验研究法第12页
        1.3.3 调查研究法第12页
    1.4 研究内容第12-13页
    1.5 研究思路第13页
    1.6 研究的创新之处及意义第13-14页
        1.6.1 本研究的意义第13页
        1.6.2 研究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2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第14-28页
    2.1 相关概念的梳理第14-17页
        2.1.1 模型的概念第14页
        2.1.2 模型的分类第14-15页
        2.1.3 模型建构的定义第15-16页
        2.1.4 教学设计的概念第16-17页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21页
        2.2.1 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2.2.2 模型建构的教学设计研究现状第19-21页
    2.3 生物学模型建构教学的理论基础第21-23页
        2.3.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第21-22页
        2.3.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22-23页
        2.3.3 多元智能理论第23页
    2.4 生物学模型建构教学的基本原则第23-24页
    2.5 基于模型建构的教学设计侧重点第24-25页
        2.5.1 注重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的培养第25页
        2.5.2 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第25页
    2.6 以模型建构为中心的生物学教学和学习第25-28页
第3章 物理模型建构及教学设计案例第28-42页
    3.1 筛选适合以模型建构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的内容第28-30页
        3.1.1 分析三本必修教材中的模型建构内容第28页
        3.1.2 《分子与细胞》中的模型建构第28-29页
        3.1.3 选择编写本研究中模型建构内容的原因第29-30页
    3.2 编写教学设计的理论步骤第30-32页
        3.2.1 编写的依据第30页
        3.2.2 基本程序第30-31页
        3.2.3 分析与评价第31-32页
        3.2.4 独特之处第32页
    3.3 教学设计案例第32-42页
        3.3.1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的教学设计第32-35页
        3.3.2 制作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设计第35-37页
        3.3.3 制作有丝分裂过程模型的教学设计第37-40页
        3.3.4 教学设计反思第40-42页
第4章 教学设计的对比分析第42-46页
    4.1 研究设计第42页
        4.1.1 研究对象及内容第42页
        4.1.2 实验过程控制第42页
    4.2 结果分析第42-45页
        4.2.1 对教学目标的对比分析第43页
        4.2.2 对教学内容的对比分析第43-44页
        4.2.3 对教学过程的对比分析第44-45页
    4.3 结果总结第45-46页
第5章 证实教学设计效果的准实验研究第46-56页
    5.1 开展实验研究第46页
    5.2 实验设计第46-49页
        5.2.1 实验样本第46页
        5.2.2 实验操作第46-47页
        5.2.3 实验过程控制第47页
        5.2.4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测第47-48页
        5.2.5 实验后测第48-49页
    5.3 实验研究反思第49页
    5.4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与总结第49-50页
        5.4.1 课堂观察结果分析第49-50页
        5.4.2 课堂观察结果总结第50页
    5.5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与总结第50-54页
        5.5.1 “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第51-52页
        5.5.2 “制作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第52-53页
        5.5.3 “制作有丝分裂过程模型”调查问卷结果分析第53页
        5.5.4 调查问卷结果总结第53-54页
    5.6 测试题成绩结果分析与总结第54-56页
        5.6.1 成绩结果分析第54-55页
        5.6.2 结果总结第55-56页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第56-58页
    6.1 研究结论第56页
    6.2 研究反思第56-58页
        6.2.1 理论方面的收获第56-57页
        6.2.2 实践研究方面的收获第57页
        6.2.3 本研究存在的遗憾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附录第62-82页
致谢第82-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症状阅读”视野重审弗洛伊德理论
下一篇:中国园林美学中的“入画”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