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19页 |
1 苦荬菜的起源、分布及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2 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3-17页 |
2.1 形态学标记多样性 | 第14页 |
2.2 细胞学标记多样性 | 第14-15页 |
2.3 生化标记多样性 | 第15页 |
2.4 分子标记多样性 | 第15-17页 |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4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4.1 苦荬菜表型变异研究 | 第18页 |
4.2 苦荬菜品种(系)产草量与营养价值评价 | 第18页 |
4.3 苦荬菜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8页 |
4.4 苦荬菜品种(系)指纹图谱构建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苦荬菜种质资源表型变异分析 | 第19-30页 |
1 引言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2页 |
2.1 试验区概况 | 第20页 |
2.2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2.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1页 |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1-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27页 |
3.1 苦荬菜表型方差及变异分析 | 第22-24页 |
3.2 苦荬菜植物学形态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 | 第24-25页 |
3.3 苦荬菜在形态指标上的聚类分析 | 第25-26页 |
3.4 苦荬菜不同形态指标的主成分分析 | 第26-27页 |
4 讨论与小结 | 第27-30页 |
第三章 苦荬菜品种(系)生产性能分析 | 第30-40页 |
1 引言 | 第3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2.1 试验地概况 | 第30-31页 |
2.2 试验地设计 | 第31页 |
2.3 试验材料 | 第31页 |
2.4 试验内容与方法 | 第31-32页 |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2-3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3-37页 |
3.1 物候期观测 | 第33页 |
3.2 生长速度和再生速度 | 第33-34页 |
3.3 产草量及茎叶比 | 第34-36页 |
3.4 营养成分 | 第36-37页 |
4 讨论与小结 | 第37-40页 |
第四章 苦荬菜SRAP分子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40-49页 |
1 引言 | 第4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0-43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40-41页 |
2.2 引物来源 | 第41页 |
2.3 苦荬菜基因组DNA提取 | 第41-42页 |
2.4 SRAP-PCR扩增反应体系 | 第42页 |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2-4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3-47页 |
3.1 苦荬菜种质SRAP标记多态性分析 | 第43-44页 |
3.2 苦荬菜遗传相似性分析 | 第44-45页 |
3.3 苦荬菜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分析 | 第45页 |
3.4 基于Nei-Li遗传相似系数的聚类分析 | 第45-46页 |
3.5 主成分分析 | 第46-47页 |
4 讨论与小结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基于EST-SSR及SRAP标记构建苦荬菜品种(系)DNA指纹图谱 | 第49-62页 |
1 引言 | 第4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9-52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49-50页 |
2.2 样品DNA的提取 | 第50页 |
2.3 SSR-PCR引物筛选和扩增 | 第50-52页 |
2.4 SRAP-PCR引物筛选和扩增 | 第52页 |
2.5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5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2-59页 |
3.1 EST-SSR标记多态性分析 | 第52-54页 |
3.2 SRAP标记多态性分析 | 第54-55页 |
3.3 EST-SSR和SRAP标记核心引物分析 | 第55-57页 |
3.4 苦荬菜品种(系)DNA指纹图谱构建 | 第57-59页 |
4 讨论与小结 | 第59-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5页 |
1 结论 | 第62-63页 |
1.1 苦荬菜种质资源表型变异分析 | 第62页 |
1.2 苦荬菜品种(系)的生产性能分析 | 第62页 |
1.3 苦荬菜SRAP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62-63页 |
1.4 基于EST-SSR和SRAP构建苦荬菜品种(系)指纹图谱 | 第63页 |
2 本研究创新点 | 第63-64页 |
2.1 苦荬菜形态变异分析与生产性能测试 | 第63页 |
2.2 苦荬菜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 | 第63页 |
2.3 苦荬菜品种指纹图谱构建 | 第63-64页 |
3 后续工作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附录一 供试苦荬菜DNA标准模式图 | 第75-78页 |
附录二 新品系“川选1号”与对照品种“龙牧”比较 | 第78-82页 |
本文作者简介 | 第82-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83-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编专著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