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0-16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文献研究成果 | 第11-13页 |
·国内文献研究成果 | 第13-14页 |
·本文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创新点 | 第15页 |
·不足之处 | 第15-16页 |
第2章 自贸区原产地规则概述 | 第16-24页 |
·原产地规则协定及原产地标准比较 | 第16-20页 |
·WTO《原产地规则协定》 | 第16-17页 |
·原产地标准评价与比较 | 第17-20页 |
·自贸区原产地规则发展特点及作用 | 第20-24页 |
·全球主要自贸区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自贸区原产地规则的定义及特点 | 第21-22页 |
·自贸区原产地规则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 | 第22-24页 |
第3章 泛欧模式和北美模式原产地规则比较 | 第24-40页 |
·泛欧模式和北美模式原产地文本内容比较 | 第24-34页 |
·泛欧模式原产地规则主要内容 | 第24-29页 |
·北美模式原产地规则主要内容 | 第29-32页 |
·泛欧模式和北美模式原产地规则文本细则比较 | 第32-34页 |
·泛欧模式和北美模式原产地规则特点 | 第34-36页 |
·泛欧原产地规则的特点 | 第34-35页 |
·北美原产地规则的特点 | 第35-36页 |
·泛欧模式和北美模式原产地规则对贸易的影响比较 | 第36-40页 |
·泛欧模式和北美模式原产地规则对总体贸易影响比较 | 第36-37页 |
·泛欧模式和北美模式原产地规则对特殊产品贸易影响比较 | 第37-40页 |
第4章 新兴自贸区原产地规则比较 | 第40-46页 |
·新兴自贸区原产地规则主要内容 | 第40-42页 |
·北北型自贸区原产地规则 | 第40页 |
·南北型自贸区原产地规则 | 第40-41页 |
·南南型自贸区原产地规则 | 第41-42页 |
·新兴自贸区原产地规则比较 | 第42-46页 |
·新兴自贸区原产地规则总体比较 | 第42-43页 |
·新兴自贸区原产地规则具体细则比较 | 第43-46页 |
第5章 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原产地规则比较 | 第46-55页 |
·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原产地规则主要内容 | 第46-49页 |
·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原产地规则 | 第46-47页 |
·中国—巴基斯坦自贸协定原产地规则 | 第47-48页 |
·中国—智利自贸协定原产地规则 | 第48页 |
·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原产地规则 | 第48-49页 |
·中国内地与香港、澳门紧密经贸安排原产地规则 | 第49页 |
·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原产地规则比较 | 第49-53页 |
·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原产地规则的共性 | 第49-50页 |
·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原产地规则的差异 | 第50-53页 |
·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原产地规则与国际主流模式比较 | 第53-55页 |
第6章 完善中国原产地规则的思考 | 第55-61页 |
·中国原产地规则主要问题 | 第55-57页 |
·原产地规则立法体系不规范 | 第55-56页 |
·作为贸易政策工具表现弱 | 第56页 |
·原产地规则内容不协调 | 第56页 |
·原产地标准缺乏产业针对性 | 第56-57页 |
·企业对自贸区原产地规则利用率低 | 第57页 |
·监督和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 第57页 |
·关于完善中国原产地规则的相关建议 | 第57-61页 |
·不断完善原产地标准的适用范围 | 第57-58页 |
·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 | 第58页 |
·增加进出口商利用原产地规则的意识 | 第58-59页 |
·制定更为详细系统的原产地规则,加强保护措施 | 第59页 |
·加强重要领域的研究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