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内容与方法 | 第12-18页 |
1. 研究对象 | 第12页 |
2. 内容与方法 | 第12-16页 |
·收集血液样本 | 第12-13页 |
·外周血sPS水平的检测 | 第13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13-14页 |
·DNA纯度及浓度的测定 | 第14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14-15页 |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 | 第15页 |
·基因型鉴定 | 第15-16页 |
3. 质量控制 | 第16页 |
·研究设计阶段 | 第16页 |
·实验阶段 | 第16页 |
·资料录入与结果的分析 | 第16页 |
4. 统计学分析 | 第16-17页 |
5. 实验技术路线图 | 第17-18页 |
结果 | 第18-24页 |
1. 临床特征的比较 | 第18页 |
2. 血浆sPS检测结果 | 第18页 |
3. PS基因型检测结果及测序结果 | 第18-21页 |
4. 维吾尔族、汉族病例组和对照组中2123C/G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 | 第21页 |
5. PS基因多态性和sPS浓度的关系 | 第21页 |
6. 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 | 第21页 |
7. 汉族与维吾尔族血浆sPS浓度及2123C/G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 | 第21-24页 |
讨论 | 第24-30页 |
1. 心房颤动及合并血栓栓塞的临床表现极其危害 | 第24-25页 |
2. 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的可能原因 | 第25-26页 |
3. 有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4. 心房颤动血栓形成与PS基因多态性关系 | 第27-29页 |
5. 展望与问题 | 第29-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致谢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7页 |
综述 | 第37-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4-45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