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虹楼法帖》研究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0 绪论 | 第9-13页 |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与研究意义 | 第9页 |
·关于《玉虹楼法帖》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路线、方法与创获 | 第11-13页 |
·课题研究主要路线 | 第11页 |
·课题研究方法与主要创获 | 第11-13页 |
1 《玉虹楼法帖》及其编刻的历史背景 | 第13-28页 |
·“玉虹楼”及《玉虹楼法帖》 | 第13-19页 |
·孔继涑与“玉虹楼” | 第13-14页 |
·《玉虹楼法帖》的摹勒者及刊刻时间初考 | 第14-18页 |
·《玉虹楼法帖》刻石数量及现存状况 | 第18-19页 |
·《玉虹楼法帖》辑刊背景 | 第19-28页 |
·乾嘉丛帖刊刻风气和《玉虹楼法帖》刊刻动机 | 第19-23页 |
·《玉虹楼法帖》刊刻条件 | 第23-28页 |
2 《玉虹楼法帖》的选辑 | 第28-40页 |
·据墨迹上石 | 第28-33页 |
·依石刻旧拓上石 | 第33-40页 |
3 《玉虹楼法帖》的刊刻 | 第40-46页 |
·法帖编刻的形式 | 第40-42页 |
·以往丛帖的编刻形式 | 第40-42页 |
·《玉虹楼法帖》的编刻形式 | 第42页 |
·法帖的帖名题署 | 第42-43页 |
·《玉虹楼法帖》刊刻中的避讳与漏刻 | 第43-46页 |
·法帖刊刻中的避讳 | 第43-44页 |
·法帖刊刻中的漏刻 | 第44-46页 |
4 《玉虹楼法帖》的价值及地位 | 第46-51页 |
·《玉虹楼法帖》史料价值 | 第46-49页 |
·保存名贤遗墨 | 第46-48页 |
·赵执信《铜鼓歌》 | 第48-49页 |
·现存原石数量最多的帖 | 第49-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一:《玉虹楼法帖》子帖信息简表 | 第54-74页 |
附录二:《玉虹楼法帖》所见孔继涑等人用印 | 第74-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