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电磁学、电动力学论文--电磁学论文

基于GMR的高性能小型化磁传感器理论与技术研究

摘要第1-15页
Abstract第15-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7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9-21页
   ·小型磁传感器现状分析第21-24页
   ·GMR磁传感器的发展与挑战第24-35页
     ·基本发展历程第24-26页
     ·主要挑战及相关研究动态第26-35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5-37页
第二章 机-电-磁微结构磁场传感理论第37-63页
   ·磁场静态调控理论第37-43页
     ·磁力线聚集第37-40页
     ·磁力线变轨第40-43页
   ·磁场动态调控理论第43-53页
     ·磁力线垂动调制第43-51页
     ·磁场跟踪补偿第51-53页
   ·三维磁场联合调控与传感理论第53-56页
     ·基本内涵第53-54页
     ·分量磁场转换与解耦第54-56页
   ·机-电-磁噪声干扰耦合机理第56-60页
     ·静电干扰耦合第56-58页
     ·机械噪声耦合第58-60页
   ·本章小结第60-63页
第三章 MEMS/GMR三轴一体化磁传感器设计方法第63-81页
   ·传感器总体方案设计第63-66页
     ·系统框架第63-64页
     ·探头结构第64-66页
   ·软磁微结构设计第66-72页
     ·垂动调制膜参数优化第66-70页
     ·变轨结构设计第70-72页
   ·微硅压电回旋梁设计第72-77页
     ·模态分析第73-74页
     ·抗干扰能力分析第74-75页
     ·微硅压电回旋梁结构优化第75-77页
   ·微补偿线圈设计第77-80页
     ·线匝励磁能力分析第77-79页
     ·线圈综合设计第79-80页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四章 传感器关键制造工艺第81-101页
   ·硅基软磁微结构制备第81-88页
     ·导电种子层沉积第81-83页
     ·Ni Fe软磁膜生长第83-84页
     ·厚膜图形化第84-86页
     ·表征分析第86-88页
   ·微硅结构高精加工第88-95页
     ·单晶硅各向异性腐蚀第88-89页
     ·微硅回旋梁制造第89-93页
     ·高度控制层减薄第93-95页
   ·微补偿线圈制备第95-96页
     ·复合金属膜沉积第95页
     ·高精度图形化第95-96页
   ·多层微结构低温互联第96-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1页
第五章 传感器高精度测控系统第101-121页
   ·测控系统总体设计第101-102页
   ·低噪声前置放大第102-106页
     ·基本原理第102-104页
     ·电路仿真分析第104-105页
     ·低噪声性能测试第105-106页
   ·高分辨率信号检测第106-113页
     ·基本理论第107-111页
     ·仿真对比分析第111-112页
     ·实验验证第112-113页
   ·微硅压电回旋梁稳定驱动第113-116页
   ·高精度补偿电流控制第116-119页
     ·电流控制算法第116-117页
     ·高精度电流产生电路第117-119页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第六章 传感器弱磁性能测试与评估方法第121-133页
   ·弱磁传感器测试系统第121-125页
     ·测试系统搭建第121-123页
     ·测试系统评估第123-125页
   ·传感器测试分析第125-130页
     ·响应特性第125-126页
     ·噪声特性第126-128页
     ·机电噪声干扰耦合第128-130页
   ·传感器性能评估第130-131页
     ·最小可探测磁场第130页
     ·磁滞与非线性第130-131页
   ·本章小结第131-133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33-139页
   ·全文总结第133-136页
   ·研究展望第136-139页
致谢第139-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9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49-150页

论文共1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量热完全气体/化学非平衡气体流动ALE有限体积计算方法研究
下一篇:窄线宽纳秒脉冲光纤激光相干放大阵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