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论文--土壤成分论文

杭州湾南岸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空间异质性研究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2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9页
     ·国外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第13-14页
     ·国内土壤有机碳研究进展第14-17页
     ·湿地土壤有机碳研究概况第17-19页
   ·研究目的第19-20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0-22页
     ·研究内容第20页
     ·技术路线第20-22页
第二章 研究材料和研究方法第22-28页
   ·研究区概况第22-23页
   ·研究方法第23-26页
     ·采样方法第23-26页
     ·样品处理及分析第26页
   ·数据分析第26-28页
第三章 自然滩涂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变化第28-38页
   ·自然滩涂湿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第28-29页
   ·自然滩涂湿地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变化第29-30页
   ·不同活性碳组分占土壤有机碳的分配比例第30-31页
   ·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与各指标的关系第31-33页
   ·讨论第33-36页
     ·不同植被类型对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第33-35页
     ·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土壤理化性质相互关系第35-36页
   ·小结第36-38页
第四章 不同围垦年限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变化第38-46页
   ·围垦农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变化第38-39页
   ·围垦农田土壤有机碳活性组分分布比较第39-40页
   ·有机碳活性组分占土壤有机碳的分配比例第40-41页
   ·土壤有机碳之间及其与理化性质的关系第41-43页
   ·讨论第43-44页
   ·小结第44-46页
第五章 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研究第46-54页
   ·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统计特征第46-47页
   ·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空间结构特征第47-48页
   ·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第48-49页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及围垦年限与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的关系第49-50页
   ·讨论第50-53页
   ·小结第53-54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4-56页
   ·结论第54-55页
   ·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4页
致谢第64-66页
硕士期间发表文章第66-68页
作者简介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秸秆还田现状调查及生物炭复合肥应用探讨
下一篇:蚯蚓对农田土壤微生物和微动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