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地球化学论文--生物地球化学、气体地球化学论文

植被参与对煤矸石表生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1-10页
Summary第10-13页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21页
   ·煤矸石的产生及环境生态危害第13-14页
   ·煤矸石风化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进展第14-18页
     ·产酸微生物直接参与煤矸石风化研究第15页
     ·产酸微生物参与次生矿物的形成第15-16页
     ·调控产酸微生物防治煤矸石污染第16-17页
     ·植被参与煤矸石风化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第17-18页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8-21页
     ·生物地球化学概念、研究内容及作用第18页
     ·研究区域特点第18-19页
     ·本研究的重要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及技术路线第21-26页
   ·主要研究内容及深度第23-24页
     ·自然恢复植被对煤矸石表生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第23-24页
     ·人工恢复植被对煤矸石表生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第24页
     ·影响煤矸石风化过程的主成分分析和相关关系分析第24页
     ·恢复植被参与对煤矸石风化过程影响的统一规律和机理探讨第24页
   ·研究目标及创新点第24-25页
   ·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三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第26-40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6-30页
     ·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第26-27页
     ·采样地的煤矸石分布、特性和堆场植被特征第27-30页
   ·试验设计及方法第30-33页
     ·自然恢复单一植被参与对煤矸石表生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第30-31页
     ·人工恢复草本植被参与对煤矸石表生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第31-32页
     ·植被参与影响煤矸石风化过程的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第32-33页
     ·植物主要代谢及分泌组分对堆场产酸微生物影响的机理分析第33页
   ·样品采集、处理与分析第33-38页
     ·样品采集与处理第33-34页
     ·煤矸石含水率的测定第34-35页
     ·煤矸石pH、Eh、EC的测定第35页
     ·煤矸石粒径特征分析第35页
     ·煤矸石矿物组成分析第35页
     ·煤矸石中特征风化组分的浸出分析第35-36页
     ·煤矸石特征元素的全量分析第36页
     ·煤矸石中特征金属元素形态分析第36-37页
     ·煤矸石中真菌、细菌、放线菌丰度测定第37页
     ·煤矸石中产酸微生物丰度测定第37页
     ·煤矸石中总微生物量的测定第37-38页
     ·煤矸石中产酸微生物活性分析第38页
     ·恢复植物中特征元素含量分析第38页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8-40页
     ·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第38-39页
     ·相关性分析第39页
     ·主成分分析第39-40页
第四章 自然恢复鳞毛蕨植被对煤矸石表生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第40-77页
   ·恢复鳞毛蕨对堆场煤矸石物理特性的影响第40-47页
     ·恢复鳞毛蕨对堆场pH、Eh、EC及含水率的影响第40-42页
     ·恢复鳞毛蕨对堆场煤矸石粒径特征的影响第42-46页
     ·恢复鳞毛蕨对堆场煤矸石元素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第46-47页
   ·恢复鳞毛蕨对煤矸石中特征风化组分浸出特征的影响第47-55页
     ·堆场煤矸石中酸(H+)、硫酸根的浸出特征第47-48页
     ·堆场煤矸石中特征金属元素的浸出特征第48-49页
     ·恢复鳞毛蕨对煤矸石中特征金属元素存在形态的影响第49-55页
   ·恢复鳞毛蕨对堆场生物环境特性的影响第55-64页
     ·鳞毛蕨植株对特征元素的吸收与富集第55-56页
     ·恢复鳞毛蕨对堆场细菌、真菌、放线菌丰度的影响第56-58页
     ·恢复鳞毛蕨对堆场产酸微生物丰度的影响第58-59页
     ·恢复鳞毛蕨对堆场微生物总量的影响第59-60页
     ·恢复鳞毛蕨对堆场产酸微生物催化活性的影响第60-64页
   ·鳞毛蕨植被影响堆场煤矸石表生地球化学过程的主成分分析第64-69页
   ·堆场煤矸石特性变化与特征风化组分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第69-75页
     ·pH、Eh、EC、含水率与特征风化组分相关关系分析第69-71页
     ·粒径特征变化与特征风化组分相关关系分析第71-72页
     ·元素存在形态与风化组分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第72-73页
     ·微生物指标与特征风化组分相关关系分析第73-75页
   ·小结第75-77页
第五章 自然恢复类芦植被参与对煤矸石表生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第77-106页
   ·类芦参与下堆场煤矸石物理特性的变化第77-83页
     ·类芦参与下堆场pH、Eh、EC及含水率的变化第77-78页
     ·类芦参与下堆场煤矸石粒径的变化第78-82页
     ·类芦参与下堆场矸石中元素组成及含量的变化第82-83页
   ·类芦参与下堆场煤矸石中特征风化组分浸出特征的变化第83-90页
     ·类芦参与下煤矸石中酸(H+)、硫酸根浸出特征的变化第83-84页
     ·类芦参与下堆场煤矸石中特征金属元素浸出特征的变化第84-86页
     ·类芦参与下特征金属元素存在形态的变化第86-90页
   ·类芦植被参与下堆场生物环境特性的变化第90-97页
     ·类芦植株对特征元素的吸收与富集第90-91页
     ·类芦参与下堆场细菌、真菌、放线菌丰度的变化第91-93页
     ·类芦参与下堆场产酸微生物丰度的变化第93-94页
     ·类芦参与下堆场微生物总量的变化第94-95页
     ·类芦参与下堆场中产酸微生物催化活性的变化第95-97页
   ·类芦植被影响堆场煤矸石表生地球化学过程的主成分分析第97-100页
   ·堆场煤矸石特性变化与特征风化组分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第100-104页
     ·综合特性指标与特征风化组分相关关系分析第100页
     ·粒径特征变化与特征风化组分相关关系分析第100-102页
     ·元素存在形态与风化组分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第102-103页
     ·微生物指标与特征风化组分相关关系分析第103-104页
   ·小结第104-106页
第六章 自然恢复马尾松植被参与对煤矸石表生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第106-133页
   ·恢复马尾松对堆场煤矸石物理特性的影响第106-111页
     ·恢复马尾松对堆场pH、Eh、EC及含水率的影响第106-107页
     ·恢复马尾松对堆场矸石粒径特征的影响第107-110页
     ·马尾松对矸石中元素组成及含量的影响第110-111页
   ·恢复马尾松对煤矸石中特征风化组分浸出特征的影响第111-118页
     ·堆场煤矸石中酸(H+)、硫酸根浸出特征第111-112页
     ·堆场煤矸石中特征金属元素的浸出特征第112-113页
     ·恢复马尾松对特征金属元素存在形态的影响第113-118页
   ·恢复马尾松对堆场生物环境特性的影响第118-125页
     ·马尾松植株对特征元素的吸收与富集第118-119页
     ·恢复马尾松对堆场细菌、真菌、放线菌丰度的影响第119-121页
     ·恢复马尾松对堆场产酸微生物丰度的影响第121-122页
     ·恢复马尾松植被对堆场微生物总量的变化第122页
     ·恢复马尾松对堆场产酸微生物催化活性的影响第122-125页
   ·马尾松植被影响堆场煤矸石表生地球化学过程的主成分分析第125-128页
   ·堆场煤矸石特性变化与特征风化组分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第128-131页
     ·综合特性指标与特征风化组分相关关系分析第128页
     ·粒径特征变化与特征风化组分相关关系分析第128-129页
     ·元素存在形态与风化组分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第129-131页
     ·微生物指标与特征风化组分相关关系分析第131页
   ·小结第131-133页
第七章 人工恢复植被参与对煤矸石表生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第133-185页
   ·人工植被参与下堆场煤矸石物理特性的变化第133-150页
     ·堆场pH、Eh、EC及含水率的变化第133-135页
     ·堆场煤矸石粒径特征的变化第135-140页
     ·堆场煤矸石元素组成及含量的变化第140-142页
     ·堆场煤矸石矿物组成的变化第142-150页
   ·人工植被参与下煤矸石中特征风化组分浸出特征的变化第150-159页
     ·堆场煤矸石中酸度(H+)、硫酸根浸出特征第150-151页
     ·堆场煤矸石中特征金属元素浸出特征第151-153页
     ·堆场煤矸石中特征元素存在形态的变化第153-159页
   ·人工植被参与下堆场生物环境特性的变化第159-169页
     ·恢复植物对特征元素的吸收与富集第160-161页
     ·堆场细菌、真菌、放线菌丰度的变化第161-163页
     ·堆场产酸微生物丰度的变化第163-164页
     ·堆场微生物总量的变化第164-165页
     ·堆场产酸微生物催化活性的变化第165-169页
   ·植物主要代谢或分泌组分对产酸微生物丰度及活性影响的实验分析第169-175页
     ·主要凋落物降解组分对产酸微生物丰度及活性的影响第170-172页
     ·主要根系分泌物组分对产酸微生物丰度及活性的影响第172-175页
   ·人工植被影响堆场煤矸石表生地球化学过程的主成分分析第175-178页
   ·堆场煤矸石特性变化与特征风化组分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第178-182页
     ·综合特性指标与特征风化组分相关关系分析第178页
     ·粒径特征变化与特征风化组分相关关系分析第178-179页
     ·堆场矿物组成变化与特征风化组分相关关系分析第179-180页
     ·元素存在形态与风化组分的相关关系分析第180-181页
     ·微生物指标与特征风化组分相关关系分析第181-182页
   ·小结第182-185页
第八章 恢复植被对煤矸石风化过程的影响及机理探讨第185-199页
   ·恢复植被参与对煤矸石堆场pH、Eh、EC和含水率的影响第185-188页
   ·恢复植被参与对堆场煤矸石粒径特征的影响第188-189页
   ·恢复植被参与对堆场煤矸石特征风化组分的影响第189-192页
   ·恢复植被参与对堆场原有产酸微生物及入侵微生物的影响第192-195页
   ·人工恢复植被参与对堆场煤矸石矿物组成的影响第195-197页
   ·恢复植被参与影响煤矸石表生地球化学过程的主要因子分析第197-199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199-203页
   ·主要结论第199-201页
   ·展望第201-203页
致谢第203-204页
参考文献第204-217页
附录第217-219页
 附录一 博士期间主要的学术成果第217-218页
 附录二 主要参与的科研课题第218-219页

论文共2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西南地区叶点霉属真菌分子系统学研究
下一篇: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基因序列特征及基质蛋白与病毒防控药剂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