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7页 |
·异嗅物质 | 第12-18页 |
·致嗅物质2-MIB | 第12-14页 |
·致嗅物质2-MIB的分析检测方法 | 第14-16页 |
·感官分析法法 | 第14-15页 |
·仪器分析法 | 第15-16页 |
·2-MIB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粉末活性炭在净水处理中应用进展 | 第18-22页 |
·PAC应用原理 | 第18页 |
·PAC应用原理 | 第18-22页 |
·对影响PAC吸附因素的研究 | 第18-19页 |
·PAC组合混凝工艺的研究 | 第19页 |
·PAC组合超滤(UF)/膜工艺的研究 | 第19-20页 |
·PAC组合序列间歇式反应器(SBR)工艺处理的研究 | 第20页 |
·对PAC修饰处理的研究 | 第20-21页 |
·PAC单独使用的研究 | 第21-22页 |
·活性炭负载TiO_2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 | 第22-24页 |
·纳米TiO_2和活性炭(AC)的特性 | 第22页 |
·TiO_2负载活性炭的发展现状 | 第22-24页 |
·天然有机物 | 第24-25页 |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5页 |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研究方法 | 第27-34页 |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 | 第27-28页 |
·本实验所用试剂 | 第27页 |
·主要实验仪器与装置 | 第27-28页 |
·TiO_2/PAC复合材料的测试及表征 | 第28-29页 |
·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X)分析 | 第28页 |
·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仪(FTIR) | 第28-29页 |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29页 |
·TiO_2/PAC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29-31页 |
·研究对象 | 第29页 |
·吸附暗反应装置 | 第29-30页 |
·光降解反应装置 | 第30-31页 |
·吸附试验 | 第31页 |
·光降解试验 | 第31页 |
·实验溶液的配制 | 第31-32页 |
·NOM检测分析条件 | 第32页 |
·2-MIB的检测分析条件 | 第32-33页 |
·2-MIB的检测前预处理方法 | 第33-34页 |
第三章 TiO_2/PAC复合材料制备、表征及去除2-MIB性能研究 | 第34-48页 |
·TiO_2/PAC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 | 第34-35页 |
·TiO_2/PAC复合光催化剂的表征 | 第35-38页 |
·XRD表征 | 第36页 |
·FT-IR表征 | 第36-37页 |
·SEM-EDX表征 | 第37-38页 |
·单一溶液中2-MIB吸附研究 | 第38-39页 |
·吸附等温模型研究 | 第39-43页 |
·单一溶液中2-MIB光催化降解研究 | 第43-44页 |
·吸附动力学研究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NOM对TiO_2/PAC去除2-MIB的影响研究 | 第48-58页 |
·NOM对两种样品去除2-MIB的影响 | 第48-51页 |
·简化等背景(SEBC)模型模拟竞争去除2-MIB | 第51-54页 |
·在真实河水中对2-MIB去除研究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8-61页 |
·本论文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建议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开展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