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8页 |
·研究内容、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18-22页 |
·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 第22-23页 |
第2章 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的概念及基础理论 | 第23-39页 |
·基本概念 | 第23-34页 |
·基础理论 | 第34-39页 |
第3章 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的机理 | 第39-52页 |
·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的基本原则 | 第39-40页 |
·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的原理分析 | 第40-45页 |
·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的驱动力分析 | 第45-49页 |
·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的功能分析 | 第49-52页 |
第4章 塔里木河流域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52-74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52-58页 |
·研究区域农业发展情况 | 第58-62页 |
·研究区域畜牧业发展情况 | 第62-64页 |
·研究区域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 第64-69页 |
·研究区域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69-74页 |
第5章 塔里木河流域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的协调度评价 | 第74-96页 |
·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协调度评价的目标 | 第74页 |
·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协调度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 | 第74-78页 |
·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综合指数的确定 | 第78-83页 |
·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协调度模型的建立 | 第83-84页 |
·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协调度模型的确定 | 第84-85页 |
·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类型评判标准 | 第85-86页 |
·塔里木河流域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的协调度评价 | 第86-96页 |
第6章 塔里木河流域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水平评价 | 第96-103页 |
·评价目标 | 第96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96-97页 |
·评价函数的确定 | 第97页 |
·塔里木河流域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水平评价 | 第97-100页 |
·塔里木河流域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水平测算结果及分析 | 第100-103页 |
第7章 塔里木河流域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的实现路径分析 | 第103-122页 |
·传统的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路径 | 第103-105页 |
·基于资源利用为基础的农区农牧耦合路径 | 第105-111页 |
·基于新技术使用基础上的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路径 | 第111-116页 |
·基于产业链延长为基础的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路径 | 第116-121页 |
·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8章 塔里木河流域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的组织模式与典型案例分析 | 第122-144页 |
·农户家庭经营模式 | 第122-124页 |
·公司化经营模式 | 第124-128页 |
·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 | 第128-131页 |
·涉农公司+农户经营模式 | 第131-135页 |
·涉农公司+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 | 第135-138页 |
·国营农牧场经营模式(兵团农业发展模式) | 第138-142页 |
·小结 | 第142-144页 |
第9章 塔里木河流域农区农牧耦合资源利用的支撑体系 | 第144-153页 |
·建立政策支撑体系 | 第144-147页 |
·建立资金支撑体系 | 第147-149页 |
·建立技术支撑体系 | 第149-151页 |
·建立人才支撑体系 | 第151-153页 |
第10章 结论 | 第153-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2页 |
附件 | 第162-182页 |
致谢 | 第182-184页 |
个人简介 | 第1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