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РЕФЕРАТ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三、本论文创新之处 | 第14页 |
四、研究方法和意义 | 第14-15页 |
注释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布宁多元宗教情结的渊源 | 第16-24页 |
一、家庭的影响 | 第16-18页 |
二、托尔斯泰的影响 | 第18-20页 |
三、旅行的影响 | 第20-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页 |
注释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布宁小说中的多神教意识 | 第24-45页 |
一、《从旧金山来的先生》中的狂欢化意识 | 第24-30页 |
(一) 加冕与脱冕:两种对立的狂欢化世界 | 第24-27页 |
(二) 生与死:两种对立的狂欢化广场 | 第27-28页 |
(三) 欺骗与诚实:两种狂欢角色的转化 | 第28-29页 |
(四) 规律与紊乱、巧合与刻意:两种平行的狂欢化时空坐标 | 第29-30页 |
二、布宁小说中的酒神思想 | 第30-37页 |
(一) 孤独与超越:《扎哈尔·沃罗比耶夫》 | 第31-33页 |
(二) 毁灭与重生:《从旧金山来的先生》 | 第33-35页 |
(三) 痛苦与梦幻:《阿强的梦》 | 第35-37页 |
三、布宁小说中的动物崇拜 | 第37-41页 |
(一) 神秘氛围 | 第38-39页 |
(二) 恶魔形象 | 第39-40页 |
(三) 超俗动物形象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注释 | 第42-45页 |
第四章 布宁小说中的佛教倾向 | 第45-56页 |
一、执虚为有:《浮生若梦》 | 第45-48页 |
二、欲望如匍行植物:《四海之内皆兄弟》 | 第48-51页 |
三、永恒之死:《骑兵少尉叶拉金案件》 | 第5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页 |
注释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布宁小说中的基督教情结 | 第56-65页 |
一、灵与肉:《高加索》中的“原罪”观念 | 第56-58页 |
二、罪与罚:《犹地亚的春天》对圣经故事的模仿 | 第58-61页 |
三、反叛与皈依:《净身周一》中的东正教情结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页 |
注释 | 第63-65页 |
结语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