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动物医学(兽医学)论文--兽医基础科学论文--家畜微生物学(兽医病原微生物学)论文--病原细菌论文

用豚鼠感染模型筛选副猪嗜血杆菌弱毒菌株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缩略词(Abbreviation)第10-12页
1 前言第12-25页
   ·副猪嗜血杆菌病原学研究进展第12-19页
     ·生理生化特性第12-13页
     ·血清型分型第13-15页
     ·功能基因研究第15-16页
     ·致病因子研究第16-19页
   ·副猪嗜血杆菌病研究进展第19-21页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第19页
     ·流行病学研究第19-20页
     ·致病机理第20-21页
     ·诊断方法第21页
     ·治疗和预防措施第21页
   ·副猪嗜血杆菌动物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第21-25页
     ·仔猪感染试验第22-23页
     ·实验动物感染试验第23-25页
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5-26页
3 材料和方法第26-35页
   ·实验材料第26-27页
     ·菌株第26页
     ·主要试剂第26页
     ·主要培养基与配置方法第26-27页
     ·主要仪器第27页
     ·实验动物第27页
   ·实验方法第27-35页
     ·菌株的复苏与传代第27-29页
     ·副猪嗜血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以及活菌计数第29页
     ·副猪嗜血杆菌鼻腔感染豚鼠试验第29-32页
     ·副猪嗜血杆菌腹腔感染豚鼠试验第32-33页
     ·弱毒菌株的初步筛选第33-35页
4 结果与分析第35-56页
   ·副猪嗜血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和活菌计数结果第35-36页
   ·副猪嗜血杆菌鼻腔感染豚鼠结果第36-38页
     ·临床症状第36页
     ·剖检观察第36-38页
     ·血常规检测第38页
   ·副猪嗜血杆菌腹腔感染豚鼠结果第38-47页
     ·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第38-41页
     ·豚鼠胸腹腔积液第41-42页
     ·腹腔感染途径不同感染剂量组造成的组织病变对比第42页
     ·豚鼠重要器官的组织载菌量第42-44页
     ·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测第44-46页
     ·病理切片和HE染色第46-47页
   ·两种感染途径的结果对比分析第47-50页
     ·死亡率评价两种感染途径第47-48页
     ·临床症状和病变变化对比分析第48-50页
   ·弱毒菌株的初步筛选第50-56页
     ·37℃传代菌株初步筛选结果第50-53页
     ·40℃传代菌株初步筛选结果第53-56页
5 讨论第56-59页
6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7页
附录一第67-68页
附录二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细菌ALISHEWANELLA SP. WH16-1对污染土壤中铅和镉的固定
下一篇:荧光蛋白的拉曼光谱研究及其结构与功能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