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祈雨诗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3页 |
第一章 祈雨诗的发展概况 | 第13-21页 |
第一节 宋前祈雨诗概况 | 第13-16页 |
第二节 宋代祈雨诗概况及创作的时代背景 | 第16-21页 |
一、农业生产的需要 | 第17-18页 |
二、农业信仰的传承与发展 | 第18-19页 |
三、官方对祈雨活动的重视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宋代祈雨诗的内容 | 第21-37页 |
第一节 祈雨事件的真实记录 | 第21-27页 |
一、旱灾及后果的记录 | 第21-23页 |
二、祈雨有应之喜 | 第23-25页 |
三、祈雨未应之悲 | 第25-27页 |
第二节 祈雨仪式的精彩呈现 | 第27-32页 |
一、祈雨对象——传承与发展并举 | 第27-30页 |
二、祈雨过程——官方与民间融合 | 第30-31页 |
三、祈雨方法——旧礼与新规共存 | 第31-32页 |
第三节 祈雨主体的情感与行动的客观展示 | 第32-37页 |
一、忧民——丹心一片只为民 | 第32-34页 |
二、愧民——干旱不雨愧苍生 | 第34页 |
三、爱民——精诚祈雨不畏难 | 第34-37页 |
第三章 宋代祈雨诗的艺术特点与价值 | 第37-44页 |
第一节 拟人、夸张等艺术技巧的运用 | 第37-39页 |
第二节 庄重严肃与清新明快的风格 | 第39-41页 |
第三节 诸体兼备的体裁类型 | 第41-42页 |
第四节 宋代祈雨诗的价值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 | 第49-50页 |
在学校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