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前言 | 第11-13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33页 |
| ·煤直接液化技术发展概 | 第13-17页 |
| ·国外煤直接液化技术起源与发展 | 第13-15页 |
| ·中国煤直接液化技术起步与发展 | 第15-17页 |
| ·煤直接液化基本原理 | 第17-19页 |
| ·显微组分对煤直接液化反应的影响 | 第19-22页 |
| ·溶剂对煤直接液化过程的影响 | 第22-27页 |
| ·溶剂的作用 | 第22-25页 |
| ·溶剂的基本要求 | 第25页 |
| ·溶剂的种类 | 第25-26页 |
| ·溶剂烃类组成对煤直接液化反应的影响 | 第26页 |
| ·溶剂加氢对煤直接液化过程的影响 | 第26-27页 |
| ·油煤浆黏温特性的研究进展 | 第27-31页 |
| ·油煤浆黏度变化机理 | 第27-28页 |
| ·油煤浆黏温特性的影响因素 | 第28-31页 |
|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31-33页 |
| ·选题依据 | 第31-32页 |
| ·研究内容 | 第32-33页 |
| 第2章 显微组分对神东煤直接液化性能的影响 | 第33-70页 |
| ·实验部分 | 第33-40页 |
| ·原料煤 | 第33-35页 |
| ·溶剂 | 第35-36页 |
| ·高压釜煤直接液化实验 | 第36-37页 |
| ·煤直接液化小型连续试验 | 第37-40页 |
| ·分析方法 | 第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68页 |
| ·反应温度对神东煤直接液化性能的影响 | 第40-48页 |
| ·反应温度对神东煤直接液化气体产物的影响 | 第48-51页 |
| ·氢初压对神东煤直接液化性能的影响 | 第51-57页 |
| ·氢初压对神东煤直接液化气体产物的影响 | 第57-59页 |
| ·显微组分对神东煤直接液化性能的影响 | 第59-67页 |
| ·煤阶对神东煤直接液化性能的影响 | 第67-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第3章 溶剂性质对神东煤直接液化性能的影响 | 第70-85页 |
| ·实验部分 | 第70-72页 |
| ·原料煤 | 第70页 |
| ·剂重质馏分 | 第70-71页 |
| ·溶剂液化活性高压釜评价实验 | 第71页 |
| ·溶剂重质馏分加氢实验 | 第71-72页 |
| ·10kg/d煤直接液化连续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 | 第7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72-83页 |
| ·不同烃类溶剂对神东煤直接液化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72-75页 |
| ·不同溶剂种类对神东煤直接液化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75-78页 |
| ·溶剂重质化对神东煤直接液化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78-80页 |
| ·循环溶剂中重质馏分加氢对神东煤直接液化反应结果的影响 | 第80-83页 |
|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 第4章 循环溶剂加氢对神东煤直接液化性能的影响 | 第85-107页 |
| ·实验部分 | 第85-87页 |
| ·神华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实验 | 第85-86页 |
| ·循环溶剂供氢性能评价试验 | 第86-8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7-105页 |
| ·溶剂加氢反应温度对循环溶剂性质和煤直接液化结果的影响 | 第87-98页 |
| ·溶剂加氢反应压力对加氢产物分布和循环溶剂性质的影响 | 第98-100页 |
| ·溶剂加氢体积空速对加氢产物分布和循环溶剂性质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 ·溶剂加氢反应压力和体积空速对神东煤直接液化结果的影响 | 第102页 |
| ·溶剂加氢原料变化对神东煤直接液化的影响 | 第102-10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5-107页 |
| 第5章 显微组分及溶剂性质对神东煤油煤浆黏温特性的影响 | 第107-127页 |
| ·实验部分 | 第107-110页 |
| ·原料煤 | 第107页 |
| ·溶剂 | 第107页 |
| ·温控仪和粘度计的标定 | 第107-108页 |
| ·油煤浆配制与黏度测定 | 第108-109页 |
| ·煤粉溶胀度的测定 | 第109-11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10-125页 |
| ·剪切率对油煤浆黏度的影响 | 第110页 |
| ·油煤浆浓度对其黏温特性的影响 | 第110-113页 |
| ·显微组分对油煤浆黏温特性的影响 | 第113-115页 |
| ·溶剂性质对油煤浆黏温特性的影响 | 第115-121页 |
| ·煤粉溶胀作用对油煤浆黏温特性的影响 | 第121-123页 |
| ·油煤浆黏度关系式 | 第123-1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5-127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127-129页 |
| 相关符号说明 | 第129-1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1-139页 |
| 致谢 | 第139-140页 |
| 附录 | 第140-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