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慢变流理论的给水管网漏失模拟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 第10页 |
·我国的城市供水漏损状况 | 第10-11页 |
·管网泄漏检测及定位技术综述 | 第11-13页 |
·直接检漏 | 第11-12页 |
·间接检漏 | 第12-13页 |
·国内外给水管网泄漏检测综述 | 第13-17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2章 基于图论的管网慢变流水力分析 | 第18-45页 |
·多水源管网慢变流模型 | 第18-22页 |
·基于图论的单水源管网慢变流数学模型 | 第18-20页 |
·基于图论的多水源管网慢变流数学模型 | 第20-22页 |
·多水源管网慢变流模型算例分析 | 第22-34页 |
·算例管网基本参数 | 第22-23页 |
·模拟方案布置 | 第23-24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24-29页 |
·慢变流终了时刻的模拟结果分析 | 第29-34页 |
·给水管网慢变流泄漏模型与求解方法 | 第34-39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模型的离散关系式 | 第35-37页 |
·模型的迭代求解步骤 | 第37-39页 |
·给水管网泄漏工况下的慢变流模拟 | 第39-44页 |
·算例管网的基本参数 | 第39-40页 |
·泄漏管网慢变流方案布置 | 第40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3章 给水管网漏失模拟模型的建立 | 第45-52页 |
·系统辨识理论 | 第45-46页 |
·试验设计 | 第45页 |
·模型的类型和结构 | 第45-46页 |
·参数的估计方法 | 第46页 |
·基于最小二乘原理辨识模型的建立 | 第46-48页 |
·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46-48页 |
·约束条件 | 第48页 |
·基于 Bayes 理论辨识模型的建立 | 第48-51页 |
·目标函数 | 第48-50页 |
·步骤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给水管网监测点的优化布置 | 第52-65页 |
·流量监测点优化布置 | 第52-56页 |
·聚类分析的基本理论 | 第52-53页 |
·FCM 聚类算法 | 第53-54页 |
·泄漏对管段流量的影响系数 | 第54页 |
·影响系数的标准化 | 第54-55页 |
·具体步骤 | 第55-56页 |
·压力监测点优化布置 | 第56-57页 |
·算例 | 第57-63页 |
·算例管网的基本参数 | 第57-60页 |
·流量监测点的优化布置 | 第60-61页 |
·压力监测点的优化布置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给水管网泄漏模型的算例分析 | 第65-75页 |
·泄漏模型的基本参数 | 第65页 |
·给水管网泄漏模拟的方案布置 | 第65-66页 |
·不同方案实施时的模拟监测结果 | 第66-67页 |
·不同方案的模拟结果及其分析 | 第67-74页 |
·方案一 | 第68-72页 |
·方案二与方案三 | 第72-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