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

我国金融生态评价及运行效率研究

摘要第1-10页
Abstract第10-23页
导论第23-43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23-25页
     ·选题背景第23-24页
     ·研究意义第24-25页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5-36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25-31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31-35页
     ·对研究现状的评述第35-36页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第36-43页
     ·研究方法与数据选取第36-37页
     ·研究思路和内容第37-40页
     ·研究的创新点第40-43页
第1章 金融生态研究基础第43-67页
   ·金融生态理论基础第43-53页
     ·金融生态概念界定第43-47页
     ·相关理论基础第47-50页
     ·金融生态环境构成要素对金融生态的影响机理第50-53页
   ·金融生态的评价方法第53-58页
     ·基础评价方法第53-54页
     ·结构方程模型第54-58页
   ·SBM-RFA-Tobit三步法分析框架第58-67页
     ·静态效率测度方法—SBM模型第58-62页
     ·动态效率测度方法—Malmquist指数第62-63页
     ·随机森林算法第63-64页
     ·Tobit模型第64-67页
第2章 我国金融生态现状分析第67-84页
   ·我国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现状第67-77页
     ·经济基础第67-71页
     ·地方政府服务第71-73页
     ·社会诚信文化第73-77页
   ·我国金融生态主体发展现状第77-83页
     ·金融机构第77-81页
     ·金融市场第81-83页
 本章小结第83-84页
第3章 我国金融生态质量综合评价第84-129页
   ·我国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84-91页
     ·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案第84-85页
     ·金融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第85-91页
   ·金融生态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第91-106页
     ·结构方程测量模型的建立及优化第91-96页
     ·结构方程模型的拟合和检验第96-106页
   ·我国金融生态质量的评价分析第106-128页
     ·我国金融生态质量的总体分析第106-116页
     ·我国金融生态质量的动态分析第116-123页
     ·城市分类型金融生态质量的比较分析第123-128页
 本章小结第128-129页
第4章 我国金融生态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第129-145页
   ·金融生态协调发展第129-131页
     ·协调发展的基本概念第129-130页
     ·金融生态子系统及构成要素第130-131页
   ·金融生态耦合协调度模型第131-135页
     ·金融生态耦合协调度测算第131-133页
     ·金融生态耦合协调评价标准第133-135页
   ·我国金融生态协调发展分析第135-144页
     ·我国金融生态协调发展的总体分析第136-139页
     ·我国金融生态协调发展的动态分析第139-142页
     ·城市分类型金融生态协调发展的比较分析第142-144页
 本章小结第144-145页
第5章 我国金融生态运行效率测度与影响因素研究第145-164页
   ·我国金融生态运行效率测度第145-155页
     ·投入、产出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第145-147页
     ·金融生态静态运行效率测度第147-150页
     ·金融生态动态运行效率测度第150-155页
   ·我国金融生态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55-163页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第155-157页
     ·影响因素的相对影响第157-160页
     ·影响因素的面板Tobit模型分析第160-163页
 本章小结第163-164页
第6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第164-171页
   ·主要结论第164-166页
   ·政策建议第166-171页
     ·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第166-168页
     ·加强金融生态主体建设第168-169页
     ·提高金融生态调节能力第169-171页
参考文献第171-180页
附录第180-189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189-190页
后记第190页

论文共1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定向增发定价及经济后果研究
下一篇:银行同业业务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研究--基于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