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肥料学论文--农家肥料论文

玉米秸秆碳在东北旱田土壤中的转化与固定

摘要第1-14页
Abstract第14-1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9-37页
   ·研究背景第19页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9-33页
     ·农田长期定位试验研究第19-21页
     ·农田土壤地膜覆盖栽培研究第21-22页
     ·农田土壤有机物料腐解研究第22-24页
     ·农田土壤有机碳组分研究第24-26页
     ·农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研究第26-29页
     ·稳定碳同位素技术在农田土壤有机碳周转中的应用第29-33页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33页
   ·本研究目的与意义第33-34页
   ·本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第34-37页
     ·本研究内容第34-35页
     ·本研究创新点第35-37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37-49页
   ·试验地概况第37-39页
   ·供试材料第39-41页
   ·试验设计第41-42页
   ·技术路线第42页
   ·试验方法第42-44页
   ·计算公式第44-47页
   ·统计分析第47-49页
第三章 玉米秸秆碳的腐解对不同肥力东北旱田土壤有机碳转化与固定的影响第49-81页
   ·玉米秸秆碳的腐解对不同肥力东北旱田土壤总有机碳的影响第49-60页
     ·总有机碳含量与δ~(13)C值的变化第49-52页
     ·秸秆碳和老有机碳对总有机碳贡献的变化第52-53页
     ·总有机碳、玉米秸秆碳和老有机碳残留率的变化第53-57页
     ·老有机碳固定的变化第57-59页
     ·土壤有机碳的周转情况第59-60页
   ·玉米秸秆碳的腐解对不同肥力东北旱田土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第60-65页
     ·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与δ~(13)C值的变化第60-63页
     ·玉米秸秆碳和老有机碳对水溶性有机碳贡献的变化第63-64页
     ·水溶性有机碳的变化与周转情况第64-65页
   ·玉米秸秆碳的腐解对不同肥力东北旱田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第65-71页
     ·微生物量碳含量与δ~(13)C值的变化第65-68页
     ·玉米秸秆碳和老有机碳对微生物量碳贡献的变化第68-69页
     ·微生物量碳的变化与周转情况第69-71页
   ·玉米秸秆碳的腐解对不同肥力东北旱田土壤颗粒有机碳的影响第71-76页
     ·颗粒有机碳含量与δ~(13)C值的变化第71-73页
     ·秸秆碳和老有机碳对颗粒有机碳贡献的变化第73-74页
     ·颗粒有机碳的变化与周转情况第74-76页
   ·玉米秸秆碳腐解过程中不同肥力东北旱田土壤有机碳组分之间及其δ~(13)C组成之间的关系第76-77页
   ·小结与讨论第77-81页
第四章 玉米秸秆碳的腐解对地膜覆盖条件下不同肥力棕壤有机碳转移与固定的影响第81-109页
   ·对地膜覆盖条件下不同肥力棕壤总有机碳的影响第81-90页
     ·总有机碳含量与δ~(13)C值的变化第81-83页
     ·秸秆碳和老有机碳对总有机碳贡献的变化第83-84页
     ·总有机碳、玉米秸秆碳和老有机碳残留率的变化第84-87页
     ·老有机碳的固定第87-89页
     ·土壤有机碳的周转情况第89-90页
   ·对地膜覆盖条件下不同肥力棕壤水溶性有机碳的影响第90-95页
     ·水溶性有机碳含量与δ~(13)C值的变化第90-92页
     ·秸秆碳和老有机碳对水溶性有机碳贡献的变化第92-93页
     ·水溶性有机碳变化与周转情况第93-95页
   ·对地膜覆盖条件下不同肥力棕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第95-99页
     ·微生物量碳含量与δ~(13)C值的变化第95-97页
     ·秸秆碳和老有机碳对微生物量碳贡献的变化第97-98页
     ·微生物量碳变化与周转情况第98-99页
   ·对地膜覆盖条件下不同肥力棕壤颗粒有机碳的影响第99-104页
     ·颗粒有机碳含量与δ~(13)C值的变化第99-101页
     ·秸秆碳和老有机碳对颗粒有机碳贡献的变化第101-102页
     ·颗粒有机碳变化与周转情况第102-104页
   ·地膜覆盖条件下不同肥力棕壤有机碳组分之间及其δ~(13)C组成之间的关系第104-105页
   ·小结与讨论第105-109页
第五章 玉米秸秆碳的腐解对地膜覆盖条件下棕壤不同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转移与固定的影响第109-133页
   ·对地膜覆盖条件下不同肥力棕壤不同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第109-113页
     ·各级水稳性团聚体百分含量变化第109-111页
     ·各级水稳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变化第111-113页
   ·对地膜覆盖条件下不同肥力棕壤不同水稳性团聚体总有机碳的影响第113-121页
     ·各级水稳性团聚体总有机碳浓度与δ~(13)C值的变化第113-116页
     ·各级水稳性团聚体秸秆碳和老有机碳对总有机碳贡献的变化第116-118页
     ·各级水稳性团聚体老有机碳的固定第118-120页
     ·各级水稳性团聚体老有机碳的周转情况第120-121页
   ·对地膜覆盖条件下不同肥力棕壤不同水稳性团聚体微生物量碳的影响第121-128页
     ·各级水稳性团聚体微生物量碳浓度与δ~(13)C值的变化第121-124页
     ·各级水稳性团聚体秸秆碳和老有机碳对微生物量碳贡献的变化第124-126页
     ·各级水稳性团聚体微生物量碳变化与周转情况第126-128页
   ·各级水稳性团聚体微生物量碳与总有机碳浓度之间以及δ~(13)C组成之间的关系第128-130页
   ·小结与讨论第130-13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33-137页
   ·结论第133-135页
   ·展望第135-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5页
致谢第145-147页
攻读博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第147页

论文共1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餐厨垃圾厌氧消化效率研究
下一篇:日光温室蔬菜栽培土壤微团聚体稳定性及其影响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