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5页 |
ABSTRACT | 第15-21页 |
1. 绪论 | 第21-34页 |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21页 |
·研究目标与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论文结构、创新与不足 | 第24-28页 |
·论文结构 | 第24-26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6-27页 |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27-28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8-34页 |
·社会保障与社会保障实现机制 | 第28-31页 |
·劳资关系的内涵 | 第31-34页 |
2. 文献综述 | 第34-53页 |
·社会保障理论文献述评 | 第34-49页 |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研究述评 | 第34-43页 |
·国内社会保障理论研究述评 | 第43-49页 |
·影响劳资关系的机制与效应研究述评 | 第49-53页 |
·国外影响劳资关系的机制与效应研究 | 第49-51页 |
·国内影响劳资关系的机制与效应研究 | 第51-52页 |
·特征总结与评价 | 第52-53页 |
3. 社会保障与劳资关系的理论关系分析 | 第53-68页 |
·社会保障是劳资关系的重要调节手段和外部环境 | 第53-61页 |
·社会保障是调节劳资基本矛盾的重要手段 | 第53-57页 |
·社会保障是劳资关系调节的重要外部环境 | 第57-61页 |
·劳资关系是社会保障调节的基本利益关系 | 第61-66页 |
·社会保障制度存在性的理论阐释 | 第61-63页 |
·社会保障制度相关利益关系分析 | 第63-66页 |
·小结 | 第66-68页 |
4. 社会保障实现机制对劳资关系的影响效应分析 | 第68-111页 |
·理论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 第68-77页 |
·理论模型的构建 | 第69-71页 |
·模型分析 | 第71-76页 |
·小结 | 第76-77页 |
·社会保障实现机制对劳资关系的直接影响效应 | 第77-100页 |
·权威与民主政府主导外生保障制度下的效应 | 第77-89页 |
·企业补充内生保障制度下的效应 | 第89-93页 |
·三种社会保障模式下的效应 | 第93-97页 |
·保障水平限制下的效应 | 第97-100页 |
·社会保障实现机制对劳资关系的间接影响效应 | 第100-108页 |
·人力资本投资的中介效应 | 第100-103页 |
·劳动力市场的中介效应 | 第103-108页 |
·命题的提出 | 第108-109页 |
·其他影响劳资关系的因素分析 | 第109-111页 |
·维权途径 | 第109页 |
·对外开放程度 | 第109-110页 |
·经济危机 | 第110-111页 |
5. 社会保障实现机制对劳资关系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 第111-131页 |
·我国社会保障实现机制与劳资关系现状 | 第111-114页 |
·计量模型设置 | 第114-115页 |
·指标选取与数据说明 | 第115-118页 |
·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与检验 | 第118-130页 |
·静态面板数据方程组模型单方程估计 | 第118-127页 |
·动态面板数据方程组模型系统估计 | 第127-130页 |
·结论 | 第130-131页 |
6. 社会保障模式对劳资关系影响效应的案例分析 | 第131-167页 |
·投保资助型对劳资关系的影响效应——以美国为例 | 第131-147页 |
·美国的工业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状况 | 第131-135页 |
·美国的社会保障发展历程与劳资关系表现 | 第135-140页 |
·美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及对劳资关系的影响效应 | 第140-147页 |
·福利国家模式对劳资关系的影响效应——以瑞典为例 | 第147-160页 |
·瑞典的工业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状况 | 第147-149页 |
·瑞典的社会保障发展历程与劳资关系表现 | 第149-155页 |
·瑞典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及对劳资关系的影响效应 | 第155-160页 |
·特征总结与对比分析 | 第160-167页 |
·不同社会保障模式产生的原因对比 | 第161-162页 |
·不同社会保障实现机制的对比 | 第162-167页 |
7. 我国社会保障实现机制改善建议 | 第167-170页 |
8. 总结与展望 | 第170-177页 |
·课题总结 | 第170-175页 |
·研究展望 | 第175-17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7-190页 |
附录 | 第190-202页 |
致谢 | 第202-204页 |
攻读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204-20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2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