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丹祛疹喷剂的研制
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思路图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练述 | 第12-22页 |
第一节 湿疹的研究 | 第12-14页 |
1 西医治疗原则 | 第12-13页 |
·抗组胺药物 | 第12-13页 |
·第一代抗组胺类药物 | 第12页 |
·第二代抗组胺类药物 | 第12页 |
·新型抗组胺类药物 | 第12-13页 |
·免疫抑制剂 | 第13页 |
·第一代免疫抑制剂 | 第13页 |
·第二代免疫抑制剂 | 第13页 |
·新型免疫抑制剂 | 第13页 |
·钙剂 | 第13页 |
2 中医治疗 | 第13-14页 |
·治疗原则 | 第13-14页 |
·中医对湿疹的认识 | 第13-14页 |
·现代中医学对湿疹病机认识 | 第14页 |
·治疗湿疹的中药药物研究 | 第14页 |
第二节 参丹祛疹喷剂处方分析 | 第14-22页 |
1 处方组成 | 第14页 |
2 处方分析 | 第14-15页 |
3 参丹祛疹喷剂处方药味成分物性与药理作用分析 | 第15-22页 |
·苦参 | 第15-17页 |
·苦参化学成分 | 第15-17页 |
·药理作用 | 第17页 |
·牡丹皮 | 第17-18页 |
·化学成分 | 第17-18页 |
·药理作用 | 第18页 |
·野菊花 | 第18-20页 |
·野菊花化学成分 | 第18-19页 |
·野菊花药理作用 | 第19-20页 |
·地肤子 | 第20-21页 |
·地肤子化学成分 | 第20页 |
·药理作用 | 第20-21页 |
·土荆皮 | 第21-22页 |
·土荆皮化学成分 | 第21页 |
·药理作用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参丹祛疹喷剂制备工艺研究 | 第22-54页 |
工艺研究思路图] | 第22-23页 |
第一节 参丹祛疹喷剂的药材提取方式选择 | 第23-32页 |
1 试剂材料与仪器 | 第23-24页 |
·试剂与材料 | 第23页 |
·仪器 | 第23-24页 |
2 剂型选择依据 | 第24页 |
3 药材中成分的特性分析 | 第24-25页 |
4 制备工艺研究 | 第25-32页 |
·相关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25-27页 |
·合提工艺的考察 | 第27-29页 |
·分提工艺 | 第29-32页 |
第二节 参丹祛疹喷剂制备工艺具体参数优化 | 第32-49页 |
1 牡丹皮,野菊花水蒸气提取工艺研究 | 第32-34页 |
·提取工艺考察 | 第32-33页 |
·馏出液接收量的考察 | 第33-34页 |
2 苦参药材分提工艺考察 | 第34-43页 |
·提取工艺考察 | 第34-37页 |
·苦参提取液纯化工艺 | 第37-40页 |
·粗提沉淀物酸水温浸 | 第40-43页 |
3 地肤子,土荆皮分提工艺考察 | 第43-49页 |
·正交优选提取工艺 | 第43-45页 |
·浓缩工艺考察 | 第45-46页 |
·醇沉工艺优化 | 第46-49页 |
第三节 制剂成型工艺考察 | 第49-54页 |
1 成型工艺具体参数考察 | 第49-51页 |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 第49-50页 |
·配液pH值调节剂的选择 | 第50-51页 |
2 防腐剂的选择 | 第51页 |
3 配液混合方法的选择 | 第51页 |
4 中试生产 | 第51-54页 |
第三章 参月祛疹喷剂质量标准 | 第54-82页 |
第一节 药品原料(药材)质量标准草案 | 第54-55页 |
第二节 药品标准草案及起草说明 | 第55-82页 |
1 药品成品质量标准草案 | 第55-58页 |
2 药品成品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 第58-82页 |
第四章 制剂初步稳定性研究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录 | 第91-95页 |
论文著作 | 第95-96页 |
详细摘要 | 第96-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