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内科论文--现代医学内科疾病论文

解毒活血通络法对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综合干预及对OPG表达的影响

提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引言第10-12页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第12-24页
 一、研究对象第12-14页
  (一)治疗前两组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性别的比较第12页
  (二)治疗前两组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年龄的比较第12页
  (三)治疗前两组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糖尿病病程的比较第12-13页
  (四)治疗前两组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脂的比较第13页
  (五)治疗前两组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比较第13页
  (六)治疗前两组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症状体征的比较第13-14页
  (七)治疗前两组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比较第14页
  (八)治疗前两组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及肢体抬高试验的比较第14页
  (九) 治疗前两组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踝肱比  (ABI)的比较第14页
 二、病例选择标准第14-17页
  (一)诊断标准第14-16页
  (二)纳入病例标准第16页
  (三)排除病例标准第16-17页
 三、治疗方案第17-18页
  (一)基础治疗第17页
  (二)临床综合干预治疗第17-18页
 四、观测指标第18-19页
  (一)安全性指标第18页
  (二)疗效性指标第18-19页
 五、疾病疗效评定标准第19-20页
  (一)糖尿病疗效评定标准第19页
  (二)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评定标准第19页
  (三)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中医临床表现疗效评定标准第19页
  (四)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综合疗效评定标准第19-20页
 六、统计方法第20页
 七、临床研究结果第20-24页
  (一)治疗前后两组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脂代谢的变化第20页
  (二)治疗前后两组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变化第20-21页
  (三)治疗前后两组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的变化第21页
  (四)治疗前后两组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的变化第21-22页
  (五) 治疗前后两组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肢体抬高试验的变化第22页
  (六)治疗前后两组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症状体征积分的变化第22页
  (七)治疗前后两组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踝肱比的变化第22-23页
  (八)治疗前后两组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综合总疗效的比较第23-24页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糖脉通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血脂及血管组织 OPG免疫组化表达的影响第24-30页
 一、实验目的第24页
 二、实验材料第24-25页
  (一)动物及饲料第24页
  (二)药品及试剂第24-25页
 三、实验步骤第25-28页
  (一)造模方法第25-26页
  (二)分组及给药第26页
  (三)标本采集第26-27页
  (四)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组织OPG的表达第27-28页
 四、统计方法第28页
 五、实验结果分析第28-30页
  (一)糖脉通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第28页
  (二)糖脉通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管组织OPG表达的影响第28-30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30-36页
 一、中医学对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LEADDP)的认识第30页
 二、中医学对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LEADDP)病因病机的认识第30-31页
  (一)毒邪损伤脉络第30-31页
  (二)瘀血贯穿病程第31页
 三、治法与组方第31页
 四、方药分析第31-33页
 五、临床疗效分析第33-34页
  (一)糖脉通对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糖脂类代谢变化的影响第33页
  (二)糖脉通对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间歇性跛行距离变化的影响第33-34页
  (三)糖脉通对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肢体抬高试验变化的影响第34页
  (四)糖脉通对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踝肱指变化的影响第34页
  (五)糖脉通对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临床表现的影响第34页
  (六)糖脉通对早期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的影响第34页
 六、实验结果分析第34-36页
  (一)糖脉通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第34-35页
  (二)糖脉通对糖尿病模型大鼠血管组织OPG表达的影响第35-36页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综述第39-47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附录第47-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发表论文第49-52页
详细摘要第52-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中医用药规律探讨
下一篇:小青龙颗粒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期(寒哮证)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