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中部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模式优化研究--以榆次区为例
摘要 | 第1-8页 |
1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研究现状与问题 | 第8-23页 |
·城市道路及其对绿化的要求 | 第8-15页 |
·城市道路的等级规格和断面结构 | 第8-11页 |
·城市道路的绿化要求 | 第11-15页 |
·城市道路绿地的植物配置 | 第15-20页 |
·满足绿化的功能性 | 第16-17页 |
·植物生长的适宜性 | 第17-18页 |
·植物群落的稳定性 | 第18-19页 |
·管理技术成本的合理性 | 第19-20页 |
·道路绿化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植物配置的发展趋势 | 第20-22页 |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22页 |
·本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2-23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2-2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页 |
2 榆次区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23-26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3-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绿化现状调查分析 | 第24页 |
·绿化模式的总结 | 第24页 |
·绿化模式的优化设计 | 第24-25页 |
·模式优化原则和依据 | 第25-26页 |
·模式优化的原则 | 第25页 |
·模式优化的依据 | 第25-26页 |
3 榆次区道路绿地树木种类组成及应用 | 第26-33页 |
·榆次区道路绿地树木种类构成 | 第26-28页 |
·桉树种的生长习性和形态分类 | 第26-27页 |
·按树种的观赏特性分类 | 第27-28页 |
·按树种的防护能力分类 | 第28页 |
·道路绿地适生树种结构 | 第28-32页 |
·道路绿地适生树种结构 | 第28-29页 |
·主干路适生树种 | 第29-31页 |
·次干路适生树种 | 第31页 |
·支路适生树种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4 榆次区道路绿地植物配置模式 | 第33-57页 |
·主干路绿地配置模式 | 第33-52页 |
·四板五带式主干路绿地植物配置模式 | 第33-38页 |
·三板四带式主干路绿地植物配置模式 | 第38-46页 |
·二板三带式主干路绿地植物配置模式 | 第46-52页 |
·次干路和支路绿地配置模式 | 第52-55页 |
·二板三带式次干路绿地植物配置模式 | 第52-53页 |
·中间分车绿带 | 第52页 |
·行道树绿带 | 第52-53页 |
·一板二带式次干路行道树绿地植物配置模式 | 第53页 |
·一板二带式支路绿地配置模式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5 城市主要道路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的优化 | 第57-62页 |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种类构成优化 | 第57页 |
·基调树种构成 | 第57页 |
·骨干树种构成优化 | 第57页 |
·一般树种构成优化 | 第57页 |
·潜在价值绿化树种 | 第57页 |
·城市道路绿地植物配置模式优化 | 第57-61页 |
·四板五带式绿地植物配置优化 | 第57-58页 |
·三板四带式绿地植物配置优化 | 第58-60页 |
·二板三带式、一板两带式绿地植物配置优化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建议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Abstract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