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一、国外文献研究梳理 | 第9-10页 |
二、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 | 第15-16页 |
一、创新之处 | 第15页 |
二、存在的不足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及相关理论分析 | 第16-23页 |
第一节 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探讨 | 第16-20页 |
一、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的意义 | 第16-17页 |
二、关于小额贷款公司是否为金融机构的性质争议 | 第17-18页 |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属性探讨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一、金融脆弱性理论 | 第20-21页 |
二、政府干预理论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监管现状解析 | 第23-32页 |
第一节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状况 | 第23-28页 |
一、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政策环境 | 第23-24页 |
二、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经济金融发展状况 | 第24-25页 |
三、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特点 | 第25-28页 |
第二节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金融监管现状 | 第28-32页 |
一、金融监管主体 | 第28页 |
二、金融监管对象 | 第28-30页 |
三、金融监管内容 | 第30-32页 |
第四章 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2-40页 |
第一节 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32-36页 |
一、金融监管主体不明确导致监管缺位 | 第32-33页 |
二、现行金融监管主体问题 | 第33页 |
三、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监管的核心准则以及相关法律制度缺失 | 第33-34页 |
四、征信业建设面临挑战 | 第34-35页 |
五、缺乏金融监管激励政策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监管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36-40页 |
一、价值冲突 | 第36-38页 |
二、路径依赖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国外小额贷款机构的金融监管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40-43页 |
第一节 国外小额贷款组织的金融监管实践 | 第40-42页 |
一、美国 | 第40页 |
二、日本 | 第40-41页 |
三、菲律宾 | 第41-42页 |
第二节 国外金融监管经验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监管的启示 | 第42-43页 |
一、实行非审慎性金融监管原则 | 第42页 |
二、要有明确的金融监管主体 | 第42页 |
三、提供资金支持 | 第42-43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监管的构想 | 第43-51页 |
第一节 相关监管主体的比较与选择 | 第43-44页 |
一、人民银行监管 | 第43页 |
二、设立专门的小额贷款公司金融监管机构 | 第43-44页 |
三、银监会监管 | 第44页 |
第二节 确立金融监管原则 | 第44-45页 |
第三节 明确金融监管对象 | 第45-48页 |
一、准入及运营监管 | 第45页 |
二、资金来源渠道监管 | 第45-46页 |
三、利率监管 | 第46-47页 |
四、退出机制监管 | 第47-48页 |
第四节 健全金融监管辅助措施 | 第48-51页 |
一、加强激励性金融监管 | 第48页 |
二、完善征信体系 | 第48-49页 |
三、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 第49页 |
四、充分发挥市场约束机制的作用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