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以“五水共生”为本推进乡村景观设计的路径探索--以浙江省金华市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一、绪论第10-20页
 (一) 选题背景第10页
 (二) “五水共生”研究的目的第10-11页
  1、以水建景第10-11页
  2、以景兴水第11页
  3、水景美村第11页
 (三)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1、“五水共生”的研究意义第11-12页
 (四)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2-17页
  1、国内研究动态第12-14页
  2、国内优秀景观案例评析第14-15页
  3、国外研究动态第15-16页
  4、国外优秀景观案例评析第16-17页
 (五) 研究方法与过程第17-20页
  1、研究方法第17-18页
  2、研究过程第18-19页
  3、研究思路第19-20页
二、“五水共生”的理论定义及乡村滨水景观现状分析第20-33页
 (一) “五水共生”的概念第20-23页
  1、水与江南村落的关系第20-22页
  2、“五水共生”与现代村落第22-23页
 (二) 金华乡村水系水质及水土资源保护状况第23-26页
  1、金华乡村水系水质状况第23-24页
  2、水土资源保持现状第24-26页
 (三) 乡村“五水”景观空间现状第26-32页
  1、乡村江河景观现状第26-27页
  2、乡村湖泊景观现状第27-28页
  3、乡村溪流景观现状第28-29页
  4、乡村池塘景观现状第29-31页
  5、乡村沟渠景观现状第31-32页
 小结第32-33页
三、基于“五水共生”的乡村滨水景观空间功能探析第33-39页
 (一) 滨水景观空间与社会活动的联系第33-36页
  1、滨水景观空间的三个层面需要第34-35页
  2、生活、生产、生态三者的辩证关系第35-36页
 (二) 滨水景观空间结构功能分析第36-38页
  1、营造尺度适宜的水系空间第36-37页
  2、水系空间在外延功能第37-38页
 小结第38-39页
四、乡村滨水景观空间设计理念及方法第39-53页
 (一) 乡村滨水空间设计理念第39-40页
  1、“自然式”设计(Natural Design)第39页
  2、“乡土化”设计(Native Design)第39页
  3、“保护性”设计(Protective Design)第39-40页
  4、“恢复性”设计(Restorative Design)第40页
 (二) 乡村滨水景观设计原则第40-41页
  1、丰富性与景观主题性相结合第40页
  2、综合性与要素关键性相结合第40页
  3、科学性与人文艺术性相结合第40页
  4、整体性与局部特色性相结合第40-41页
 (三) 乡村滨水景观空间设计方法研究第41-46页
  1、乡村滨水空间驳岸设计第41-45页
  2、乡村滨水空间植物设计第45-46页
 (四) 乡村“五水”景观空间提升路径第46-52页
  1、乡村江河景观提升路径第46-47页
  2、乡村湖泊景观提升路径第47-48页
  3、乡村溪流景观提升路径第48-49页
  4、乡村池塘景观提升路径第49-51页
  5、乡村沟渠景观提升路径第51-52页
 小结第52-53页
五、乡村滨水景观设计案例研究第53-73页
 (一) 项目概况——“鱼米之乡”常满塘村滨水景观设计实例第53页
  1、基地位置第53页
  2、规划设计定位第53页
  3、规划设计指导思想第53页
  4、规划设计目的第53页
 (二) 村落现状分析第53-56页
  1、现状地形环境分析第53页
  2、现状生物资源分析第53-55页
  3、现状水资源分析第55页
  4、现状建筑结构分析第55页
  5、现状交通道路分析第55-56页
  6、地方特色文化分析第56页
 (三) 发展战略定位和景观建设目标第56-58页
  1、战略指导思想第56-57页
  2、景观建设战略目标第57页
  3、景观规划方向第57-58页
 (四) 乡村景观文化设计第58-61页
  1、主题形象设计第58-59页
  2、乡村视觉生态设计第59-61页
 (五) 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第61-63页
  1、景观规划总平面图第61页
  2、景观功能分区规划第61-62页
  3、景观结构布局第62页
  4、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第62-63页
 (六) 乡村景观文化节点设计第63-72页
  1、水杉景观大道——水杉之路 鱼米之乡第64-65页
  2、里塘景观区——常满塘上白鹭飞 龙头山下青鱼肥第65-72页
 小结第72-73页
结语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7页
附录1:乡村水生植物参考表第77-82页
致谢第82-8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3-84页
附录2第84-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乡村景观的视觉生态设计研究
下一篇:中原文化与河南民居建筑形式语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