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包装与废弃物物流源头减量控制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8页 |
|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商品包装减量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废弃物物流及其减量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13-14页 |
|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4-15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 ·研究对象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 第17-18页 |
| 2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8-25页 |
| ·废弃物物流概述 | 第18-20页 |
| ·废弃物物流相关概念 | 第18-19页 |
| ·物流系统理论 | 第19-20页 |
| ·低碳物流理论 | 第20-21页 |
| ·低碳物流的概念 | 第20页 |
| ·低碳物流的内涵 | 第20-21页 |
| ·低碳物流的价值 | 第21页 |
| ·循环物流理论 | 第21-22页 |
| ·循环物流的概念 | 第21-22页 |
| ·循环物流的基本原则 | 第22页 |
| ·生命周期评价 | 第22-25页 |
| ·生命周期评价的概念 | 第22-23页 |
| ·生命周期评价的内涵 | 第23-25页 |
| 3 商品包装与废弃物物流源头减量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5-45页 |
| ·基于本质性的源头减量控的思想认识 | 第25-28页 |
| ·废弃物及废弃物物流概念认识的偏差 | 第25-27页 |
| ·废弃物物流源头减量认识偏差 | 第27-28页 |
| ·商品包装与废弃物物流关系的认识偏差 | 第28页 |
| ·废弃物物流效益评估认识偏差 | 第28页 |
| ·国家现行标准 | 第28-37页 |
| ·商品包装国家现行标准的缺陷 | 第31-34页 |
| ·减量化执行效果差 | 第34-36页 |
| ·政策法规欠缺 | 第36-37页 |
| ·废弃物物流及其效益 | 第37-39页 |
| ·废弃物物流总量大,效益低 | 第37-38页 |
| ·废弃物物流体系构建不完善 | 第38-39页 |
| ·执行要素间缺乏沟通 | 第39页 |
| ·企业行为 | 第39-41页 |
| ·企业行为的驱动因素 | 第40页 |
| ·市场引导及政府监管 | 第40-41页 |
| ·资源及环境 | 第41-45页 |
| ·资源浪费 | 第41-42页 |
| ·环境压力 | 第42-45页 |
| 4 商品包装与废弃物物流源头减量控制的对策与建议 | 第45-54页 |
| ·国家标准改进与“毛净指数”的价值及应用 | 第45-48页 |
| ·毛净指数 | 第45页 |
| ·国家标准的改进 | 第45-46页 |
| ·“毛净指数”的推广及应用 | 第46-48页 |
| ·减量化制度构建 | 第48-51页 |
| ·税费杠杆制度 | 第48-50页 |
| ·包装责任制度 | 第50-51页 |
| ·废弃物物流源头减量控制完整体系构建 | 第51-53页 |
| ·体系构建 | 第51-52页 |
| ·要素之间的沟通 | 第52-53页 |
| ·生命周期评价制度 | 第53-54页 |
| 5 废弃物物流源头减量控制的效益及评估 | 第54-61页 |
| ·物流效益 | 第55-57页 |
| ·资源效益 | 第57-58页 |
| ·环境效益 | 第58页 |
| ·效益估计算例分析 | 第58-61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1-63页 |
| ·研究总结 | 第61页 |
| ·研究局限性与展望 | 第61-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附件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