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的流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2 研究的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生态足迹分析法 | 第15-16页 |
·生态足迹计算的理论模型 | 第16-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21页 |
3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1-33页 |
·南渡江流域概况 | 第21-24页 |
·流域总体概况 | 第21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1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1-23页 |
·森林资源概况 | 第23页 |
·植被概况 | 第23-24页 |
·昌化江流域概况 | 第24-26页 |
·流域总体概况 | 第24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4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4-25页 |
·森林资源概况 | 第25-26页 |
·植被概况 | 第26页 |
·万泉河流域概况 | 第26-28页 |
·流域总体概况 | 第26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6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6-27页 |
·森林资源概况 | 第27-28页 |
·植被概况 | 第28页 |
·陵水河流域概况 | 第28-30页 |
·流域总体概况 | 第28-29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29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9页 |
·森林资源概况 | 第29-30页 |
·植被概况 | 第30页 |
·宁远河流域概况 | 第30-33页 |
·流域总体概况 | 第30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30-31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31页 |
·森林资源概况 | 第31-32页 |
·植被概况 | 第32-33页 |
4 海南省五大河流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分析 | 第33-59页 |
·南渡江流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 第33-38页 |
·流域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供需状况分析 | 第33-36页 |
·流域生态赤字(盈余)分析 | 第36-38页 |
·流域生态足迹结果分析 | 第38页 |
·昌化江流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 第38-43页 |
·流域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供需状况分析 | 第38-41页 |
·流域生态赤字(盈余)分析 | 第41-43页 |
·流域生态足迹结果分析 | 第43页 |
·万泉河流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 第43-48页 |
·流域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供需状况分析 | 第43-46页 |
·流域生态赤字(盈余)分析 | 第46-48页 |
·流域生态足迹结果分析 | 第48页 |
·陵水河流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 第48-53页 |
·流域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供需状况分析 | 第48-51页 |
·流域生态赤字(盈余)分析 | 第51-52页 |
·流域生态足迹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宁远河流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 第53-58页 |
·流域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供需状况分析 | 第53-56页 |
·流域生态赤字(盈余)分析 | 第56-57页 |
·流域生态足迹结果分析 | 第57-58页 |
·对比分析 | 第58-59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讨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