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引言 | 第11页 |
2 背景回顾 | 第11-16页 |
·攻击性的定义 | 第11-12页 |
·攻击性的分类 | 第12-13页 |
·根据攻击的对象分类 | 第12页 |
·根据攻击发生的场合分类 | 第12-13页 |
·根据攻击的表现形式分类 | 第13页 |
·从神经机制角度分类 | 第13页 |
·攻击性的研究方法分类 | 第13-16页 |
·一般情况调查表法 | 第13-14页 |
·问卷法 | 第14-15页 |
·神经电生理的研究 | 第15-16页 |
·脑影像学研究 | 第16页 |
3 量子共振检测仪概述 | 第16-20页 |
·量子共振检测仪 | 第16页 |
·量子医学与量子共振检测仪 | 第16页 |
·量子共振检测仪构件 | 第16页 |
·量子共振检测仪原理和功能特点 | 第16-19页 |
·量子共振检测仪检测原理 | 第16-17页 |
·量子共振检测仪功能特点及应用范围 | 第17-19页 |
·量子共振检测仪应用的价值 | 第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4 研究策略研究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量子共振检测仪检测与攻击性相关的精神症状 | 第20页 |
·设立标准 | 第20页 |
·MOAS | 第20页 |
·危险评估量表 | 第20页 |
·研究对象 | 第20-21页 |
·入组标准 | 第21页 |
·排除标准 | 第21页 |
·量子共振检检测标准 | 第21-22页 |
·测检测工具 | 第21页 |
·检测标准 | 第21-22页 |
·量表测定标准 | 第22页 |
·评估标准 | 第22页 |
·评估人员 | 第22页 |
·盲法设置 | 第22页 |
·一级设盲 | 第22页 |
·二级设盲 | 第22页 |
·伦理学要求 | 第22页 |
·技术路线示意图 | 第22-23页 |
5 统计分析 | 第23页 |
6 结果 | 第23-32页 |
·实验纳入样本量 | 第23页 |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第23页 |
·测量结果汇总 | 第23-32页 |
·量子共振检测总分与《MOAS》、《危险行为评估量表》测量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汇总 | 第23-24页 |
·量子共振仪各检测项目得分与言语攻击得分相关分析 | 第24页 |
·量子共振仪各检测项目得分与财产攻击得分相关分析 | 第24-25页 |
·量子共振仪各检测项目得分与自身攻击得分相关分析 | 第25-26页 |
·量子共振仪各检测项目得分与体力攻击得分相关分析 | 第26-27页 |
·量子共振检测各项目与 MOAS 总分相关分析 | 第27页 |
·具有评估意义的检测项目与危险行为评估量表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 第27-28页 |
·具有评估意义的检测项目总分与危险行为评估量表测量结果的组间重比较 | 第28-29页 |
·进一步精简检测项目以应用于临床研究 | 第29-31页 |
·诊断评价 | 第31-32页 |
7 讨论 | 第32-36页 |
·量子共振检测仪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性评估的可行性分析 | 第32-33页 |
·量子共振检测仪应用于评估精神分裂症患攻击性的可靠性研究 | 第33-35页 |
·量子共振检测仪应用于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等级评定 | 第35-36页 |
·量子共振检测仪应用于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的临床应用研究 | 第36页 |
·量子共振检测结果解释 | 第36页 |
8 结论及展望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6页 |
·展望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附录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