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考论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3页 |
一、 研究现状综述 | 第9-11页 |
二、 研究现状中的问题及不足 | 第11-12页 |
三、 本文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一章 胡仔家世与交游补考 | 第13-22页 |
第一节 胡仔家世补正 | 第13-17页 |
一、 胡仔祖上世系补 | 第13-14页 |
二、 胡仔之母考 | 第14-15页 |
三、 胡仔同辈兄弟补正 | 第15-16页 |
四、 胡仔妻室献疑 | 第16-17页 |
第二节 胡仔交游补考 | 第17-22页 |
一、 与洪兴祖的交游 | 第17-19页 |
二、 与王以宁、张元干的交游 | 第19-22页 |
第二章 《丛话》引书考 | 第22-65页 |
第一节 《丛话》引书概论 | 第22-30页 |
一、 诗话选取与党争文禁 | 第23-25页 |
二、 史传小说与求实精神 | 第25-28页 |
三、 《丛话》引书删节情况之考察 | 第28-30页 |
第二节 《丛话》引书佚文辑补 | 第30-54页 |
一、 《丛话》所引诗话佚文辑补 | 第30-41页 |
二、 《丛话》所引笔记佚文辑佚 | 第41-54页 |
第三节 《丛话》所引佚书辑佚 | 第54-65页 |
第三章 胡仔的诗学思想 | 第65-102页 |
第一节 诗学功用观 | 第65-71页 |
一、 诗歌功用观的生成背景 | 第66-67页 |
二、 强调诗歌的心理调节功能 | 第67-69页 |
三、 重视诗歌的道德功能 | 第69-70页 |
四、 诗歌功用观的价值 | 第70-71页 |
第二节 诗学创作观 | 第71-88页 |
一、 尚理的创作原则 | 第71-75页 |
二、 追求用事与诗意合一的用事观 | 第75-81页 |
三、 言意关系 | 第81-88页 |
第三节 诗学审美观 | 第88-96页 |
一、 追求含蓄 | 第88-93页 |
二、 追求浑成 | 第93-96页 |
第四节 诗学发展观 | 第96-102页 |
结语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后记 | 第107-108页 |
附: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