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8-19页 |
·前言 | 第8-9页 |
·转座子的概述 | 第9-10页 |
·ClassⅠ转座子 | 第9页 |
·ClassⅡ转座子 | 第9-10页 |
·Mariner-like 转座子 | 第10-15页 |
·Mariner-like 转座子的发现与分类 | 第10页 |
·Mariner-like 转座子的结构特点 | 第10-11页 |
·Mariner-like 转座子的转座机制 | 第11-13页 |
·Mariner-like 转座子的转座特性 | 第13-15页 |
·转座子的应用 | 第15-16页 |
·培育转基因动物 | 第15页 |
·转座子标签法 | 第15页 |
·基因修复和基因治疗 | 第15页 |
·Mariner-like 转座子的应用 | 第15-16页 |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6-17页 |
·本研究的策略 | 第17-18页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MLE 转座子载体的构建与转化拟南芥 | 第19-42页 |
·实验材料 | 第19-22页 |
·植物材料 | 第19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19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19页 |
·购买的酶类和试剂 | 第19页 |
·试剂盒 | 第19-20页 |
·配置的各类试剂 | 第20-21页 |
·引物设计 | 第21-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31页 |
·拟南芥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2-25页 |
·MLE 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 | 第25-30页 |
·荧光观察转座事件 | 第30页 |
·转基因拟南芥表型的观察 | 第30-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42页 |
·拟南芥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1-35页 |
·MLE 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 | 第35-39页 |
·荧光观察转座事件 | 第39-40页 |
·转基因拟南芥表型的观察 | 第40-42页 |
第3章 MLE 转座子转座特性的分析 | 第42-58页 |
·实验材料 | 第42-45页 |
·植物材料 | 第42页 |
·菌株和质粒 | 第42页 |
·主要仪器与设备 | 第42页 |
·购买的酶类和试剂 | 第42页 |
·试剂盒 | 第42-43页 |
·配置的各类试剂 | 第43-44页 |
·引物和接头的设计 | 第44-45页 |
·试验方法 | 第45-50页 |
·MLE 转座子转座足迹的鉴定 | 第45-47页 |
·MLE 转座子插入位点的鉴定 | 第47-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8页 |
·MLE 转座子转座足迹的鉴定 | 第50-54页 |
·MLE 转座子插入位点的鉴定 | 第54-58页 |
第4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8-60页 |
·Phmar1 和 Phmar2 可以在拟南芥中发生异源转座 | 第58页 |
·Phmar1 和 Phmar2 转座子的切割特性不同 | 第58-59页 |
·绿色荧光载体可以有效地用来检测转座行为 | 第59-60页 |
第5章 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9页 |
个人简介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