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2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2-22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现有研究述评及本文努力的方向 | 第18-19页 |
·研究方案设计 | 第19-22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技术路线及安排 | 第19-20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和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第2章 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现实考察与回流机制的条件分析 | 第22-35页 |
·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现状考察 | 第22-28页 |
·人民币流出境外的渠道 | 第22-25页 |
·人民币从境外回流的渠道 | 第25-28页 |
·当前主流国际货币实现跨境流通的经验借鉴 | 第28-30页 |
·强大的经济实力为货币跨境流通奠定基础 | 第28-29页 |
·跨境贸易结算的助推作用 | 第29页 |
·发达金融市场的刺激作用 | 第29-30页 |
·货币区域化推进货币国际化发展 | 第30页 |
·结合主流国际货币经验总结人民币回流机制的条件 | 第30-35页 |
·基础性条件——经济增长质和量的双提升 | 第31-32页 |
·流动性条件——庞大的贸易规模和人民币跨境结算需求 | 第32页 |
·可操作性条件——完善的金融市场结构和不断的创新 | 第32-33页 |
·稳定性条件——人民币币值稳定 | 第33-34页 |
·保障性条件——政策支撑 | 第34-35页 |
第3章 境外滞留人民币数量的间接估计法预测 | 第35-48页 |
·间接估计法的基本原理与模型的构建 | 第35-37页 |
·间接估计法的基本原理 | 第35-36页 |
·模型的设定思路与样本的选择 | 第36-37页 |
·1996-2004年国内货币需求函数的估计过程 | 第37-42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38页 |
·协整检验 | 第38-41页 |
·实证结果与检验 | 第41-42页 |
·预测2005-2011年境外滞留人民币数量 | 第42-48页 |
·样本的选择与数据处理结果 | 第42-44页 |
·预测第二时间段内国内实际货币需求并测算境外人民币数量 | 第44-48页 |
第4章 人民币跨境流通各渠道相关性检验及回流机制存在的问题总结 | 第48-58页 |
·模型的设定 | 第48-49页 |
·变量的选择与模型的设定思路 | 第48页 |
·具体模型的设定 | 第48-49页 |
·实证步骤 | 第49-58页 |
·序列的单位根检验 | 第49-50页 |
·协整检验 | 第50-53页 |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53-58页 |
第5章 建立健全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对策 | 第58-67页 |
·充分发挥实体经济回流境外人民币的作用 | 第58-60页 |
·优化以货物贸易为依托的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 | 第58-59页 |
·刺激外商直接投资以提高境外人民币的回流规模 | 第59-60页 |
·提高服务业质量以扩大离岸人民币的回流空间 | 第60页 |
·以虚拟经济加速境外人民币的良性回流 | 第60-65页 |
·建立健全境外人民币兑换机制,促进境外人民币的高效流动 | 第61-64页 |
·继续扩大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规模 | 第64页 |
·深化境外人民币QFⅡ渠道 | 第64-65页 |
·构建人民币现钞回流机制 | 第65页 |
·健全人民币回流机制的政策性支撑 | 第65-67页 |
·针对人民币回流机制的税收减免政策 | 第66页 |
·针对货币供应量的风险防范机制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