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33页 |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8页 |
·课题背景 | 第15-17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7-1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8-31页 |
·热塑性聚烯烃在汽车中的应用 | 第18-19页 |
·氯化聚烯烃的性能及其应用 | 第19-23页 |
·TPO/CPO 形态、界面结构和粘结性能研究的进展 | 第23-29页 |
·聚合物形态和界面结构表征方法 | 第29-31页 |
·热塑性聚烯烃和氯化聚烯烃的发展趋势 | 第31页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 第31-33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33-42页 |
·实验材料 | 第33-34页 |
·染料标记的 CPO 和 MEBR 的合成 | 第34-35页 |
·聚合物共混物及 TPO 板的的制备 | 第35-36页 |
·薄膜的制备和共混物的退火方法 | 第36页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36-42页 |
·ATR-FTIR 分析 | 第36-37页 |
·搭接剪切试验 | 第37-39页 |
·激光扫描聚焦荧光光谱和广角 X 光衍射分析 | 第39页 |
·扫描电镜观察 | 第39页 |
·PFM-AFM 试验 | 第39-40页 |
·DMA 与 DSC 测试 | 第40-41页 |
·单向拉伸测试 | 第41页 |
·偏光光学显微镜观察 | 第41-42页 |
第3章 iPP/EBR/CPO 共混物的相形态和相容性研究 | 第42-64页 |
·组分相容性的理论分析 | 第42-46页 |
·组分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 第46-55页 |
·聚合物及其共混物的结晶性能 | 第46-48页 |
·聚合物及其共混物的相形态 | 第48-51页 |
·共混物相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 第51-53页 |
·聚合物及其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 第53-55页 |
·共混物组分相容性的评价 | 第55-57页 |
·EBR 含量对 iPP/EBR 共混物相形态的影响 | 第57-63页 |
·EBR 含量对 iPP/EBR 结晶形态和熔融行为的影响 | 第58-60页 |
·EBR 含量对 iPP/EBR 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EBR 含量对 iPP/EBR 相形态的影响 | 第61-62页 |
·iPP/EBR 共混物的相结构模型 | 第62-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TPO 板表面组成和近表面形态的研究 | 第64-78页 |
·TPO 板表面的 ATR-FTIR 分析 | 第64-71页 |
·ATR-FTIR 光谱与 FTIR 光谱的对照 | 第64-66页 |
·TPO 的 FTIR 光谱和波段归属 | 第66-68页 |
·标定曲线 | 第68-71页 |
·TPO 基材表面的组成 | 第71-74页 |
·TPO 板表面和近表面的形态 | 第74-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5章 TPO/CPO/TPO 粘结件界面结构特性的研究 | 第78-94页 |
·断裂强度及断裂表面形貌 | 第78-82页 |
·TPO 板的热力学性能 | 第78-79页 |
·粘结性能测试 | 第79-81页 |
·断裂表面的形貌 | 第81-82页 |
·基材和 CPO 界面区的观察 | 第82-87页 |
·TPO/CPO 界面区特性 | 第82-84页 |
·TPO/CPO 界面特性 | 第84-87页 |
·粘结件界面结构和粘结机理 | 第87-93页 |
·CPO 包覆基材的界面厚度 | 第88页 |
·“过渡带”与界面的关系 | 第88-89页 |
·断裂测试结果与 PFM-AFM 测试结果的比较 | 第89-91页 |
·断裂机理 | 第91-93页 |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6章 TPO 的配方和表面组成对粘结性能的影响 | 第94-105页 |
·TPO/CPO 粘结性能的变化规律 | 第94-98页 |
·搭接剪切试件的 CPO 层厚 | 第94-95页 |
·TPO/CPO 粘结性能的变化规律 | 第95-98页 |
·TPO/CPO 断裂表面的形态 | 第98-101页 |
·TPO 的配方和表面组成分布与粘结性能的相关性 | 第101-104页 |
·TPO 的表面组成分布与粘结性能的相关性 | 第101-103页 |
·TPO 配方与粘结性能的相关性 | 第103-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5页 |
第7章 CPO 的结晶性及其对 CPO/TPO 间界面粘结性能的影响 | 第105-122页 |
·老化对 CPO 性能的影响 | 第106-112页 |
·老化对 CPO 的结晶性能的影响 | 第106页 |
·老化对 CPO 的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06-110页 |
·老化对 CPO 的拉伸性能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老化对粘结性能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粘结件断裂模式的确定 | 第114-115页 |
·界面粘结机理 | 第115-119页 |
·促进 CPO 与 TPO 粘结的建议 | 第119-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结论 | 第122-123页 |
展望 | 第123-124页 |
附录 1 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法(LSCFM)的工作原理 | 第124-127页 |
附录 2 脉冲式原子力显微镜(PFM-AFM)的工作原理 | 第127-130页 |
附录 3 ATR-FTIR 分析技术的原理 | 第130-131页 |
附录 4 搭接剪切试验数据处理方法 | 第131-133页 |
附录 5 典型的 POM 图象 | 第133-134页 |
附录 6 从 LSCFM 得到剪切试件侧面图的方法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4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47-150页 |
致谢 | 第150-151页 |
个人简历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