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尘润湿性研究及降尘剂复配方案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2页 |
| 引言 | 第12-14页 |
| 1 绪论 | 第14-28页 |
| ·选题背景 | 第14-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润湿及润湿性测定方法 | 第16-20页 |
| ·润湿现象 | 第16-17页 |
| ·润湿性测定方法 | 第17-20页 |
| ·表面活性剂 | 第20-21页 |
|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 | 第20页 |
|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 第20-2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 ·煤的润湿性的研究 | 第21-22页 |
| ·表面活性剂及降尘剂的研究 | 第22-23页 |
|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 ·煤样润湿性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 ·降尘剂复配实验 | 第24-25页 |
| ·研究路线 | 第25-28页 |
| 2 煤尘的性质 | 第28-36页 |
| ·实验煤样和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 ·实验煤样 | 第28页 |
|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 ·煤样工业分析 | 第29页 |
| ·煤样元素分析 | 第29-30页 |
| ·煤接触角的测定 | 第30-31页 |
| ·煤尘的红外光谱 | 第31-34页 |
| ·实验过程 | 第31页 |
| ·FTIR结构分析 | 第31-34页 |
| ·煤尘的Zeta电位 | 第34-36页 |
| 3 煤尘的润湿性影响因素 | 第36-46页 |
| ·煤组成成分对其润湿性的影响 | 第36-38页 |
| ·煤尘的化学成分与润湿性 | 第38-41页 |
| ·煤的粒度与润湿性 | 第41-42页 |
| ·煤的密度与润湿性 | 第42-43页 |
| ·煤润湿性的数学模型 | 第43-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4 降尘剂的复配 | 第46-60页 |
| ·实验试剂 | 第46页 |
| ·表面活性剂的单因素试验 | 第46-49页 |
| ·表面活性剂加盐对润湿性的影响 | 第49-50页 |
| ·弱酸碱性对润湿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均匀实验 | 第51-53页 |
| ·正交试验 | 第53-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0-61页 |
| ·展望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 致谢 | 第66-68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