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系列平地机驾驶室人因工程学应用研究
| 提要 | 第1-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 第12-15页 |
| 第2章 人因工程学相关理论 | 第15-23页 |
| ·人因工程学概述 | 第15-18页 |
|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目的、内容和方法 | 第15-16页 |
| ·车辆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驾驶室内部布置工具 | 第18-22页 |
| ·人体模型 | 第18页 |
| ·眼椭圆 | 第18-21页 |
| ·头廓包络线 | 第21页 |
| ·手伸及界面 | 第21-22页 |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 第3章 平地机驾驶室内部装置人因工程学研究 | 第23-41页 |
| ·座椅的人因工程学研究 | 第23-27页 |
| ·座椅的设计要求 | 第23-25页 |
| ·平地机座椅设计 | 第25-27页 |
| ·视野及显示装置的人因工程学研究 | 第27-32页 |
| ·视野的人因设计研究 | 第27-31页 |
| ·显示装置的人因设计研究 | 第31-32页 |
| ·操纵装置的人因工程学研究 | 第32-39页 |
| ·平地机操纵装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设计原则 | 第33页 |
| ·平地机方向盘设计 | 第33-35页 |
| ·平地机操纵杆设计 | 第35-37页 |
| ·平地机脚踏板设计 | 第37-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4章 平地机驾驶室作业空间和总体布置研究 | 第41-53页 |
| ·平地机驾驶室作业空间设计概述 | 第41-45页 |
| ·作业空间概述 | 第41页 |
| ·平地机作业空间设计原则 | 第41-44页 |
| ·平地机驾驶室作业空间划分 | 第44页 |
| ·平地机操纵的舒适区域与可及范围 | 第44-45页 |
| ·方向盘的布置 | 第45页 |
| ·仪表板的布置 | 第45-48页 |
| ·仪表板位置的确定 | 第46-47页 |
| ·仪表板上仪表的布置 | 第47-48页 |
| ·工作装置操纵杆的布置 | 第48-49页 |
| ·转向灯、雨刷器等组合开关和行走装置变速杆的布置 | 第49-50页 |
| ·其它手控操纵器的布置 | 第50-51页 |
| ·整车总布置 | 第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 第5章 平地机驾驶室总体布置方案的分析与评价 | 第53-63页 |
| ·层次分析法理论 | 第53-55页 |
| ·平地机驾驶室总体布置方案的分析与评价 | 第55-62页 |
| ·平地机驾驶室人机界面评价的主要因素 | 第55-57页 |
| ·平地机驾驶室总体布置方案的分析与评价过程及结果 | 第57-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 ·结论 | 第63页 |
| ·展望 | 第63-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 附录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摘要 | 第72-73页 |
| Abstract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