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 第1-8页 |
| CONTENTS | 第8-11页 |
| 摘要 | 第11-14页 |
| ABSTRACT | 第14-18页 |
| 符号说明 | 第18-1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9-35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9-20页 |
| ·煤在超临界水中反应的技术研究现状 | 第20-32页 |
| ·煤在超临界水中反应的气体产物研究现状 | 第21-26页 |
| ·煤在超临界水中反应的液体和固体产物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 ·煤在超临界水中反应的污染物迁移特性研究现状 | 第27-32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32-35页 |
| 第2章 煤在超临界水中反应的常规产物特性研究 | 第35-55页 |
| ·试验装置及试验过程 | 第35-36页 |
| ·试验装置 | 第35-36页 |
| ·试验过程 | 第36页 |
| ·常规产物分析方法 | 第36-37页 |
| ·煤在超临界水中反应的气体产物特性研究 | 第37-43页 |
| ·温度对气体产物特性的影响 | 第38-41页 |
| ·压力对气体产物特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 ·ER对气体产物特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 ·煤在超临界水中反应的液体产物特性研究 | 第43-45页 |
| ·煤在超临界水中反应的固体产物特性研究 | 第45-52页 |
| ·燃料特性研究 | 第45-47页 |
| ·表面官能团特性研究 | 第47-50页 |
| ·表面形貌特性研究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 第3章 煤在超临界水反应过程中S、N迁移特性研究 | 第55-77页 |
| ·S、N的分析方法 | 第55-56页 |
| ·S的分析方法 | 第55-56页 |
| ·N的分析方法 | 第56页 |
| ·煤在超临界水反应过程中S的迁移特性 | 第56-69页 |
| ·S的反应率及三相产物分布 | 第56-59页 |
| ·固体产物中S的特性分析 | 第59-63页 |
| ·液体产物中S的特性分析 | 第63-66页 |
| ·气体产物中S的特性分析 | 第66-68页 |
| ·煤中S在超临界水反应过程中的迁移路径 | 第68-69页 |
| ·煤在超临界水反应过程中N的迁移特性 | 第69-74页 |
| ·N的反应率 | 第69-71页 |
| ·固体产物中N的特性分析 | 第71-72页 |
| ·液体产物中N的特性分析 | 第72-73页 |
| ·气体产物中N的特性分析 | 第73-74页 |
| ·煤中N在超临界水反应过程中的迁移路径 | 第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7页 |
| 第4章 煤在超临界水反应过程中重金属迁移特性研究 | 第77-101页 |
| ·重金属的分析方法 | 第77-78页 |
| ·重金属反应率 | 第78-81页 |
| ·固体产物中重金属特性研究 | 第81-84页 |
| ·反应工况对固体产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 | 第81-83页 |
| ·反应工况对固体产物中重金属富集特性的影响 | 第83-84页 |
| ·液体产物中重金属特性研究 | 第84-86页 |
| ·重金属在气体产物中的特性 | 第86页 |
| ·煤在超临界水反应过程中重金属赋存形态的研究 | 第86-96页 |
| ·重金属的风险指数评估 | 第86-89页 |
| ·反应前后Pb元素赋存形态的变化 | 第89-90页 |
| ·反应前后Cd元素赋存形态的变化 | 第90-91页 |
| ·反应前后Cr元素赋存形态的变化 | 第91-92页 |
| ·反应前后Mn元素赋存形态的变化 | 第92-93页 |
| ·反应前后Cu元素赋存形态的变化 | 第93-94页 |
| ·反应前后Ni元素赋存形态的变化 | 第94-95页 |
| ·反应前后Zn元素赋存形态的变化 | 第95-96页 |
| ·煤中重金属在超临界水反应过程中的迁移路径 | 第96-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101页 |
| 第5章 煤在超临界水反应过程中碱金属迁移特性研究 | 第101-113页 |
| ·碱金属的分析方法 | 第101页 |
| ·碱金属反应率 | 第101-103页 |
| ·碱金属在固体产物中的特性 | 第103-105页 |
| ·碱金属在液体产物中的特性 | 第105-106页 |
| ·碱金属在气体产物中的特性 | 第106页 |
| ·煤中碱金属在超临界水反应过程中赋存形态的变化 | 第106-111页 |
| ·碱金属的风险指数评估 | 第106-108页 |
| ·反应前后K元素赋存形态的变化 | 第108-109页 |
| ·反应前后Na元素赋存形态的变化 | 第109-111页 |
| ·煤中碱金属在超临界水反应过程中的迁移路径 | 第11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13-119页 |
| ·结论 | 第113-116页 |
| ·创新点 | 第116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116-119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9-131页 |
| 致谢 | 第131-133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 | 第133-135页 |
| English Paper | 第135-150页 |
| Paper Ⅰ:El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gaseous products distribution for lignite gasification in supercritical water | 第135-143页 |
| Paper Ⅱ:Content and speci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residues of used tires treated with supercritical water | 第143-150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