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土基坑桩锚组合结构现场试验研究及数值模拟分析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1 绪论 | 第7-11页 |
| ·论文选题 | 第7-8页 |
| ·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 2 桩锚组合结构 | 第11-15页 |
| ·概述 | 第11页 |
| ·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第11-12页 |
| ·桩锚支护结构形式 | 第12-13页 |
| ·桩锚设计分析方法 | 第13-1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 3 现场试验设计与实施 | 第15-39页 |
| ·基坑情况概述 | 第15-20页 |
| ·原位土层分布情况 | 第15-17页 |
| ·基坑支护方案 | 第17-20页 |
| ·分布式光纤监测方法 | 第20-25页 |
|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 第20-22页 |
| ·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原理 | 第22-24页 |
| ·光纤传感技术的工程应用 | 第24-25页 |
| ·现场试验设计方案 | 第25-27页 |
| ·型钢上光纤布置方案 | 第25-26页 |
| ·预应力锚索上光纤布置方案 | 第26-27页 |
| ·现场试验实施过程 | 第27-33页 |
| ·型钢监测 | 第27-31页 |
| ·锚索监测 | 第31-33页 |
| ·现场施工进程 | 第33-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4 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9-55页 |
| ·基本计算理论 | 第39-41页 |
| ·型钢中性轴影响 | 第39-40页 |
| ·温度自补偿 | 第40-41页 |
| ·数据分析 | 第41-45页 |
| ·锚索锚固长度确定 | 第41-42页 |
| ·锚索应力损失和损失率 | 第42-45页 |
| ·型钢与钢绞线的应力分布 | 第45-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5 数值模型建立 | 第55-62页 |
| ·概述 | 第55页 |
| ·土体本构模型 | 第55-56页 |
| ·模型建立过程 | 第56-61页 |
| ·基本假设及基本参数确定 | 第56-57页 |
| ·桩锚支护数值模型建立 | 第57-59页 |
| ·地应力平衡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6 数值模拟分析 | 第62-70页 |
| ·桩锚支护结构的开挖响应 | 第62-64页 |
| ·第一层开挖 | 第62页 |
| ·第二层开挖 | 第62-63页 |
| ·第三层开挖 | 第63-64页 |
| ·锚索对基坑稳定性影响 | 第64-68页 |
| ·锚索倾角对支护结构的影响 | 第65-66页 |
| ·锚索长度对支护结构的影响 | 第66-68页 |
| ·不同止水措施的影响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 ·结论 | 第70页 |
| ·展望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