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激光通信光端机结构及控制系统设计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车载大气激光通信系统的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 ·国外静态大气激光通信发展现状 | 第9页 |
| ·国外动态大气激光通信发展现状 | 第9-12页 |
| ·国内大气激光通信发展现状 | 第12页 |
| ·车载稳定跟踪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14-15页 |
| 第二章 车载激光通信及其APT技术 | 第15-19页 |
| ·车载激光通信系统总体设计 | 第15页 |
| ·车载激光通信系统组成及作用 | 第15-16页 |
| ·车载激光通信系统工作过程 | 第16-18页 |
| ·本章小节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车载光端机机械结构设计 | 第19-43页 |
| ·车载光端机技术指标 | 第19页 |
| ·车载光端机总体结构设计 | 第19-28页 |
| ·结构方案 | 第19-21页 |
| ·系统建模 | 第21-22页 |
| ·系统材料的选择 | 第22-23页 |
| ·方位轴系设计 | 第23-24页 |
| ·俯仰轴系设计 | 第24-25页 |
| ·轴系精度的分配与分析 | 第25页 |
| ·轴系结构元件设计 | 第25-28页 |
| ·系统有限元分析 | 第28-36页 |
| ·车载光端机有限元分析 | 第28-35页 |
| ·光学基台有限元分析 | 第35-36页 |
| ·桅杆结构设计与分析 | 第36-41页 |
| ·桅杆结构设计 | 第37-38页 |
| ·桅杆模态分析 | 第38-39页 |
| ·桅杆结构谐响应分析 | 第39-40页 |
| ·桅杆受力分析 | 第40-41页 |
| ·本章小节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 第43-52页 |
| ·伺服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43页 |
| ·伺服控制系统组成及原理 | 第43-44页 |
| ·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 第44-46页 |
| ·测角传感器 | 第44-45页 |
| ·速率陀螺 | 第45-46页 |
| ·驱动电路设计 | 第46-47页 |
| ·控制系统建模 | 第47-49页 |
| ·电机模型 | 第47-48页 |
| ·功放电路模型 | 第48-49页 |
| ·A/D变换器模型 | 第49页 |
| ·陀螺仪模型 | 第49页 |
| ·稳定环控制系统参数设计 | 第49-50页 |
| ·稳定控制回路设计 | 第50-51页 |
| ·本章小节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车载激光通信光端机测试实验 | 第52-58页 |
| ·实验目的 | 第52页 |
| ·实验设备 | 第52页 |
| ·车载光端机跟踪精度测试与性能测试 | 第52-55页 |
| ·光端机室内跟踪精度测试 | 第52-53页 |
| ·光端机室外性能测试与演示验证实验 | 第53-55页 |
| ·跟踪精度检测系统误差分析 | 第55-57页 |
| ·机械调整误差 | 第56页 |
| ·CCD相机成像误差 | 第56页 |
| ·光路误差 | 第56-57页 |
| ·振动误差 | 第57页 |
| ·其它随机误差 | 第57页 |
| ·本章小节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