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 ·选题意义 | 第13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17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7-20页 |
|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 第20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页 |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20-21页 |
| ·研究的思路 | 第2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 | 第21-22页 |
| ·主要创新点 | 第21页 |
| ·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 第2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融资相关理论 | 第22-28页 |
| ·农民专业合作社基本理论 | 第22-24页 |
| ·新古典经济学合作社理论 | 第22页 |
| ·新制度经济学交易费用理论 | 第22-23页 |
| ·产权理论 | 第23-24页 |
| ·融资理论 | 第24-28页 |
| ·信贷配给理论 | 第24-25页 |
| ·关系型贷款理论 | 第25-26页 |
|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6-28页 |
| 第3章 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与融资供需现状分析 | 第28-40页 |
| ·山东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类型及特征 | 第28-31页 |
| ·合作社增量及覆盖面不断扩大 | 第28页 |
| ·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 第28-29页 |
| ·合作社经营服务功能趋于完善 | 第29-30页 |
| ·牵头人多以农民为主 | 第30页 |
| ·普遍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 第30-31页 |
| ·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需求现状分析 | 第31-35页 |
| ·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需求分析 | 第31-33页 |
| ·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用途及特点分析 | 第33-35页 |
| ·山东省涉农金融机构对专业合作社资金供给现状分析 | 第35-40页 |
| ·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资金来源渠道 | 第35-36页 |
| ·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供给主体分析 | 第36-37页 |
| ·山东省涉农金融机资金供给方式分析 | 第37-40页 |
| 第4章 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融资供求矛盾探究 | 第40-44页 |
| ·内部原因 | 第40-41页 |
| ·合作社自身制度建设不完善 | 第40页 |
| ·可抵押物缺乏,银行贷款难放 | 第40-41页 |
| ·法人地位不够明确 | 第41页 |
| ·合作社经营效益波动不稳 | 第41页 |
| ·外在原因 | 第41-44页 |
| ·金融机构商业性经营规则显现 | 第41页 |
| ·涉农金融扶持政策尚欠完善 | 第41-42页 |
| ·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滞后 | 第42-43页 |
| ·涉农金融法规体系不健全 | 第43-44页 |
| 第5章 海外合作社融资经验与国内案例分析 | 第44-53页 |
| ·海外经验介绍 | 第44-47页 |
| ·台湾模式:以信用部为主体的农业金融组织体系 | 第44-45页 |
| ·日本模式:政策金融与合作金融互为依托 | 第45-46页 |
| ·印度模式:国有银行为主导 | 第46-47页 |
| ·国内成功案例分析 | 第47-50页 |
| ·销售信贷 | 第47-49页 |
| ·内部资金互助 | 第49-50页 |
| ·海内外经验借鉴 | 第50-53页 |
| ·宏观层面 | 第50-51页 |
| ·微观层面 | 第51-53页 |
| 第6章 山东省农民专业合作社金融供求机制构建对策 | 第53-57页 |
| ·内部层面 | 第53-54页 |
| ·规范社员准入制度 | 第53页 |
| ·完善利益分配机制 | 第53-54页 |
| ·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 | 第54页 |
| ·外部层面 | 第54-56页 |
| ·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基础及涉农保险建设 | 第54-55页 |
| ·加强政策引导提升涉农金融机构服务质量 | 第55页 |
| ·通过立法保护合作金融事业 | 第55-56页 |
| ·创新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制度 | 第56页 |
| ·小结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